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76799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2期
     摘要 针对萎缩性胃炎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从胃阳不足型、血瘀痰凝型、肝胃不和型、瘀毒壅盛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以证型论治,疗效满意。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分型论治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2~72岁,平均37.4岁:病程90 d~12年,平均3.5年。电子胃镜和病理检查能明确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电子胃镜下胃黏膜有两个特殊改变:①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或呈苍白色,为弥漫性或灶性分布;②镜下可透见黏膜下紫蓝色血管,有些地方因小凹上皮增生而呈颗粒状结节。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示:黏膜慢性炎症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其中不全型大肠上皮化生和重度异型增生可以发展成胃癌。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纳呆、嗳气、恶心等:腹部柔软,上脘、中脘穴有轻微压痛:胃镜的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①血瘀痰凝型4例。症见胃脘刺痛而闷胀,疼痛拒按,痛处固定,大便黏腻不爽,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沉弦或沉涩。治宜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方用失笑散合导痰汤加减:蒲黄9g,五灵脂lOg,藕节10g,赤芍15g,当归12g,乳香6g,没药6g,丹参15g,延胡索9g,枳实6g,半夏6g。若胃络损伤,吐血便血,加用三七粉1.5~3g或云南白药1.5g冲服;疼痛不止,可用枯矾9g,朱砂9g,共为细末,分为6包,每天早晚饭后各冲服1包,温开水送下。②瘀毒壅盛型3例。电子胃镜示胃黏膜萎缩,病理示腺体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甚或癌变者。常用白花蛇舌草、白英、黄药子、半枝莲等药物以解毒抗炎,用全蝎、蜈蚣、水蛭、虻虫等虫类药物防癌抗癌。③胃阴不足型7例。症见患者胃热不适,口干喜冷饮,五心烦热,夜寐不安,溲黄便秘,脉细数,舌红少苔。治以养阴益胃散郁为主。用沙参、麦冬、石斛、当归、香附、川楝子、陈皮,在养阴益胃止涩的基础上,重用香附、陈皮以散郁。④脾胃湿热型4例。常见临床症状有胃脘烧灼痛,身体困重,胸腹痞闷,口渴不欲饮,口苦,大便不爽,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由于外感时邪,或素食辛辣油炸及烟酒,伤及脾胃,健运失常,湿热交阻,阻滞气血流通。用黄连、藿香、砂仁、茵陈、佩兰、白扁豆、半夏。⑤肝胃不和型10例。肝气郁结,克伐脾胃导致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常用柴胡、广木香、香附、赤白芍、枳壳等。⑥脾胃虚寒型6例:胃脘胀痛满闷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差,神疲懒言,脉沉细无力,药用黄芪、桂枝、白芍、香附、陈皮、大枣、茯苓等。
, 百拇医药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病症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胃络瘀血证诊断标准。主症:①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②胃痛日久不愈;③大便潜血阳性或有黑便。次症:胃黏膜充血肿胀,伴有出血点或瘀斑。舌脉象: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具备主症2项,舌脉基本符合或具备主症1项加次症,舌脉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治疗结果显效20例,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11例,部分症状有改善,胃镜及病理提示病变程度减轻。无效3例,症状无改变,胃镜及病理提示病变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91.1%。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所致,与脾胃素虚之体质也有一定关系。饮食失节,饥饱无度,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以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紊乱,造成本病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气滞不畅,津液失布,形成痰湿中阻;气郁化火,灼伤阴津,久则胃阴亏虚;气虚不运,则阳虚不温,易致脾胃虚寒。可见,本病主要病机在气分,病久则由气入血,导致胃络瘀阻。因此,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施治,药证相符,故收效甚佳。, 百拇医药(李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