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1170215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22期
     概述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中,首先要强调非药物治疗,如采用平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和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少饮酒、预防摔倒等。并根据原发类型考虑使用目前市场上认可的雌激素(预防为主)、二磷酸盐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预防和治疗)、降钙素(治疗为主)以及中药等。

    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应分阶段施行,其阶段目标为:①缓解骨质疏松造成的疼痛症状;②抑制过快的骨吸收;③降低骨折发生率:④促进新骨形成。最终目标为:①纠正异常的骨重建;②提高骨的修复能力;⑤改善骨骼的质量;④恢复“健康骨”。治疗方案可参照以下方法。

    止痛 有疼痛者可给予适量非甾体类镇痛剂,如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片,0.3~0.6 g/次,每日≤3次;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片,25 mg/次,3次/日;或桂美辛(吲哚拉辛)150 mg/次,3次/日。据报道,有些抗炎止痛剂对青少年型特发性骨质疏松有抗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的作用。塞来昔布(西乐葆)可特异性抑制环氧化酶-2,从而阻止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生成,对炎症性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疼痛有一定止痛作用,每次100~200 mg,1~2次/日。降钙素对减轻骨质疏松性疼痛具有明确的作用,可以考虑用半人工合成的鳗鱼降钙素,如依降钙素20 U,每周肌注1次,连用3~4周,对本药有过敏史者慎用或禁用,或改用其他全人工合成降钙素制剂。

    其他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包括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和二磷酸盐治疗等,能够改善骨丢失状态,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明确效果。对有明确脊柱疼痛,临床查体有局部叩压痛,影像学发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椎体成型术。这种骨水泥椎体内注射的介入治疗方法在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上效果确切。已有报道采用羟基磷灰石或其他骨水泥替代产品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最终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补充蛋白质,改善营养状况 老年人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这是老年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肌肉功能减退的病因。发生骨折后容易出现延时愈合甚至不愈合,预后差,死亡率高。有人认为血清IGF-1水平降低也是老年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补给足够蛋白质后,血清IGF-1水平可恢复正常,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治疗,并可预防骨密度的进一步下降。蛋白质的摄入量对骨密度有很大影响,蛋白质营养不良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采用重组的人IGF-1单独或与IGF结合蛋白-3一起应用,既可改善病人的骨骼肌功能,又可防止骨丢失,降低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偏差

    戒烟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均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绝经后妇女和低体重者吸烟可能更具危险性,可使骨吸收率升高,而形成率不变,故骨密度较低,易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

    过度肥胖和消瘦 适当肥胖能够提高雌激素水平,对骨的正常代谢和防止骨丢失有正性作用,但是过度肥胖和超重者的骨密度并不能达到同龄阶段正常体重人的水平。同理,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过度消瘦者的骨密度也较同龄阶段正常体重人低。因此保持正常身体重量指数(BMI)对维持骨的正常代谢,防止骨质疏松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低盐饮食 饮食中的Na+摄入量对骨代谢也有一定影响,Na+主要通过增加钙的排泄而起间接作用。高钠饮食者,尿钙的排出量增加42±12 mg/d,加入枸椽酸钾后,可使尿钙排出量减少8±14 mg/d。因而,一方面要限制钠的摄入量,另一方面可适当补充钾盐,这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并对骨质疏松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避免使用致骨质疏松药物 类固醇激素是常见骨质疏松诱导剂,长期应用者不仅可以导致骨关节变性坏死,而且可引起明显骨丢失。使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骨代谢的异常,使血清1 a,25-(OH)2D3下降,长期应用者将导致骨密度降低。由于未分离的肝素不透过胎盘,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妊娠期肺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病变成为经典方法,但低分子量肝素也同样有效,而且发生骨质疏松的频率较低,因而主张用低分子量肝素来预防血栓栓塞性病变的发生,同时也减少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服用这些药物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 http://www.100md.com(郑丰裕)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