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1170248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22期
     次,可明显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依替磷酸钠和阿仑磷酸钠的疗效是肯定的,使用安全。而新的二磷酸盐可能具有更多优点,例如,利塞磷酸钠和唑来磷酸钠可明显提高BMD,降低骨折发生率,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较好药物。口服二磷酸盐制剂的缺点是病人的依从性差,消化道反应多,肠吸收的个体差异大。而静脉应用二磷酸盐可克服这些缺点,提高疗效。唑来磷酸钠是目前疗效最强的第三代二磷酸盐制剂,用于抑制骨吸收的剂量很小(4 mg/次,静脉注射),可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

    临床上要特别注意:①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未明,长期用药可损害骨矿化,一般主张低剂量间歇给药。②用药期间需补充钙剂。③消化道反应较多见,偶可发生浅表性消化性溃疡或药物性肝炎;阿仑磷酸钠等二磷酸盐类对胃和食管的毒性作用类似于水杨酸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只要应用得当,此类药物并不改变胃肠黏膜的通透性。④静脉注射可导致二磷酸盐-钙螫合物沉积,故血栓栓塞性疾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⑤治疗期间追踪疗效,并监测血钙、磷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⑥长期应用对骨折发生率和骨微结构可能有不利影响,与其他药物联合、循环或序贯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促进骨形成药物 ①氟化物: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