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762649
药疹的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6期
     病因

    引起药疹的药物一般分为5类:解热镇痛药、磺胺药、镇静安眠抗惊厥药、抗生素及血清制品。目前对上述药物引起药疹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有资料显示,常见致敏药物排序:

    ·抗生素排在首位(26.89%),其中以青霉素类居多(56.10%)。

    ·生物制品位居第2位(22.30%),所致皮疹类型均为荨麻疹型。

    ·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居第3位(20.00%)。

    磺胺药引起药疹明显减少,可能与目前临床应用较少有关。此外,化疗药物及中成药引起的药疹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临床分类

    由于药物种类繁多,故药疹的种类亦很多,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药疹的分类,可分为轻型药疹和重症药疹。轻型药疹包括:固定性药疹、麻疹型药疹、猩红热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重症药疹包括:红皮病型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 http://www.100md.com
    固定性药疹是药物过敏反应中的常见类型,一般在服用过敏药物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口唇、龟头、肛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多见,初期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严重者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水疱、大疱,水疱破溃形成糜烂,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当患者再次接触同种或类似药物时,皮损在同一部位再次出现。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皮损部位的色素沉着越来越重。

    常见致敏药物如磺胺、去痛片、安痛定、苯巴比妥等,特别注意某些复方制剂如复方新诺明也含有上述成分,使用时亦应注意。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药疹 临床特征为荨麻疹(风团)和血管性水肿(黏膜水肿)。此型药疹与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区别有两点:①药疹有服药史,即若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的损害,则不能仅作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应诊为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型药疹。②药疹的皮损消退时间一般较长,因为药物排出体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单纯的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可很快消退。
, 百拇医药
    此类患者多数是在服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巴比妥类、胰岛素及造影剂后出现。

    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 临床特征是弥漫鲜红色斑片或米粒大小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范围广泛。此型药疹应与相应的疾病,即猩红热和麻疹鉴别:猩红热除了全身出现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外,还有特征性皮损,如白色杨梅舌、皮肤皱褶部位深红色瘀点组成的线条、口周苍白圈等,此外,患者往往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精神萎靡、乏力等。麻疹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往往有明显的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诊时往往伴有高热、颈部淋巴结大等中毒症状,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而此两型药疹除了皮损表现与之相似外,均无上述表现,患者多表现为急躁、搔抓,全身可见抓痕,外周血白细胞多升高。此外,患者有明确或可疑服药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引起此型药疹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别嘌醇、卡马西平和硝苯地平等。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临床特征是全身皮肤潮红肿胀,渗液结痂,继而出现大片皮肤剥脱,患者往往伴有高热、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此型患者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红皮病鉴别,如银屑病、湿疹、肿瘤等,仔细询问病史是诊断此型药疹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银屑病引起红皮病时,很难找到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全身皮肤弥漫红斑伴脱屑;而银屑痫患者出现红皮病型药疹时,除了全身皮肤红斑脱屑外,可见到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对致敏原因不详的红皮病应仔细检查,除外肿瘤的可能。
, http://www.100md.com
    多形红斑型药疹临床特征是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央色稍深,亦可见水疱,呈特征性靶形。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单从皮疹来看,与多形红斑很难鉴别,若无服药史则应诊为多形红斑。

    重症多形红斑型(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EN)药疹是药疹中的最严重的类型,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类型,死亡率高,治疗棘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特征是发病急、进展快,初起为深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性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发展至全身,然后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及表皮松解,用手指稍用力推动表皮即擦掉,形如烂桃皮样,有时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用力摩擦亦可导致皮肤擦破,称为尼氏征阳性。黏膜亦可出现糜烂坏死、剥脱,如口腔、眼、生殖器、肛周等部位多见,口腔黏膜坏死,患者不能进食,眼结膜坏死患者不能睁眼,甚至失明。此两型药疹不仅累及皮肤、黏膜,而且可侵犯多个器官,内脏受累亦很常见。患者往往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嗜睡、谵妄、神志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多伴有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红素升高,总蛋白,白蛋白下降。此型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往往死于感染、出血、中毒、肾衰、呼吸循环衰竭等疾病。此两型药疹的划分不是很明确,二者只是皮损累及面积和严重程度不同,属于病谱性疾病的不同阶段。
, 百拇医药
    引起此两型药疹的药物很多,种族、地域不同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也不同。有资料显示,最常见的是抗生素(42.1%),如青霉素;其次是神经精神类药物(21.8%)。据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引起SJS和TEN的常见致敏药物依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和抗生素类,就单种药物来讲,卡马西平最多。而国外报道S3S和TEN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此外,中成药引起的重症药疹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致敏药物种类不同,其潜伏期亦不同。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药物潜伏期较短,一般在2周内发生。而卡马西平、别嘌醇、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类药物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在用药3~4周后发生。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临床特征是全身泛发针尖至米粒大小的脓疱,短时间内出现,呈急性发病。患者多伴有高热、寒战、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全身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 百拇医药     此外,还有少数类型的药疹,如痤疮样型、扁平苔癣样、血管炎型、紫癜型和光敏型药疹等。治疗方法

    首先停用可疑致敏药物,若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尽量停用所有药物。若患者病情需要,不能全部停用,可先停用过敏几率高的药物,如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药物等。其次促进药物排泄,轻型药疹不需输液治疗,嘱患者多饮水。再次,抗过敏治疗。轻型药疹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旋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维生素C和钙剂亦可同时服用。重症药疹要加用皮质类固醇,以静脉输液为主,如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等。多数发疹性药疹可外用粉剂或振荡洗,如炉甘石洗剂等;对于肿胀糜烂皮损,可外用3%醋酸溶液湿敷;对于病情特别严重者,如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应予以特殊处理,治疗方法参见重症药疹的治疗。

    药疹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的药物一定不能使用,有交叉过敏的药物亦应尽力避免使用。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尽量避免使用头孢类药物。若患者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用药时亦应小心,尽量选择不宜过敏的药物,当出现可疑皮疹时应及时停药。
, http://www.100md.com
    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用药时尽量减少用药品种,若必须合用其他药物,应逐渐增加药物种类。这样即使发生了过敏反应,也较容易判断致敏药物。当患者服用多种药物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待皮损消退后,首先选择过敏几率较低的药物,应用数天后未见过敏反应发生可再增加其他药物。

    在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的各种主观症状均应引起足够重视,很多药疹早期只有瘙痒症状而无皮疹,有些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不适、胸闷等,应考虑药疹的可能。

    预防药疹不应单从药物着手。临床上经常遇到有些患者并无服药史,但出现药疹的典型表现,如固定性药疹。患者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均在同一部位,但患者却否认有服药史。此时应考虑到食物中有可能存在“隐藏着的药物”,如牛奶、肉类等。

    药疹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但是只要怀疑为药疹,不论哪种类型,均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停止接触过敏原,也就是可疑药

    ·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促进药物排泄

    ·积极治疗并发症, 百拇医药(左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