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776072
罕见牙源性突眼1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9期
     病历资料

    患者,男,14岁,学生,因左眼球逐渐突出,眼深部持续性隐痛2个月,曾用大量抗生素(药物及剂量不详)等药物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近1个月来,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复视,间断性鼻塞,流黄色鼻涕,偏头痛,看书后为著。因影响学习,故来我院检查。

    患者一般状况尚可,心肺等周身情况未发现明显异常。专科检查示:V.OD=1.2,V.OS=0.8,右眼未发现明显异常,左眼球向前、外突出,角膜映光法外斜10°,Hertel突眼计测量:右眼12mm,左眼18mm,左眼球内转受限,并出现复视。眼睑皮肤色泽正常,无倒睫及脸内、外翻,眼睑启闭动作自如,泪点在位,睑裂无分泌物。球结膜充血(+),眼球触诊无弹性阻力,低头试验(-),内眦部压痛(+)。角膜透明,感觉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介质(-)。眼底:左眼视盘轻度充血,上下方边界欠清,视乳头杯盘比c/D=0.3,血管走形无异常,动静脉比例,A:V=1.2,黄斑区色素稍紊乱,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未见渗出。ScHiot眼压计测:右5.5/4.5=18.86mmHg,左5.5/3.5=22.38mm Hg。鼻外形端正,右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未发现鼻息肉等肿块,中鼻道有较多脓性鼻涕,通气功能差,副鼻窦区压痛(+)。x线片检查:可显示左侧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上颌窦内上壁与眼眶内下壁交界处可见约10mm×8mm细密骨性阴影,周围无明显“鸡蛋壳”样骨壁。cT检查:副鼻窦冠状位扫描显示左侧筛窦、上颌窦密度增高,鼻中隔居中,左眼眶内下侧壁上一圆形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大小为10mm×10mm。

    临床诊断 左眼眶内下壁骨瘤并突眼;左侧筛窦、上颌窦炎。

    治疗方法 拟定在局麻下行左侧上颌窦前壁进路、眼眶下壁探查及骨瘤切除+上颌窦根治、筛窦开放术。术前化验血常规:WBC5.0×109/L,N5.0×109L;肝功能、胸部透视等均为正常。

    按鼻内镜诊断及手术的麻醉方式准备,于10月26日在局麻下先行左侧上颌窦前壁尖牙窝处钻孔,70°鼻内镜下可见窦腔黏膜肥厚,色暗红,有脓性分泌物。生理盐水冲吸干净后,未发现息肉及球状隆起样肿物,清理上颌窦自然口病灶。25°镜下见左侧鼻腔黏膜呈慢性充血、中、下鼻甲轻度肿胀,钩突增生肥大,中鼻道狭小有脓性分泌物,冲洗并行OMC开放,从前向后开放前、中筛窦,清理筛眶下气房病变,发现筛窦外壁眶板镶嵌瓷白色肿块,触之质硬,可活动,试钳夹出后,查看确认为牙齿,随即此口溢出黄白色黏液3ml左右,眼球突出明显减轻,吸除黏液并冲洗,牙齿压迹处见眶壁有12mm×10mm圆形吸收缺损区,探针探及眶内有弹性,清理腔内病变组织后有出血,用肾上腺素纱条压迫止血数分钟后,出血停止。眶骨膜可见大小不等网眼状小孔,无漏水及眶脂肪脱出,放置橡皮引流条,凡士林油纱条(浸氯霉素针剂0.5g)填塞术腔,并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左眼,手术即告结束,患者一般情况好。

    术后用止血药及抗感染治疗。48小时抽去鼻腔填塞物及引流条后翌日鼻腔清冼,并滴呋麻液,V.OS=1.0-3,眼球复位,突眼计测量:左眼13mm。角膜映光法:眼位正,复视消失。眼压:5.5/4.0=20.55mm Hg。住院10天痊愈出院。病理:牙冠较小,色较白,牙体独根25mm长,牙颈部咬合面较恒牙缩窄,为乳牙象征。

    进一步追问病史,患儿初发症于1年前,自觉左侧偏头痛,时有左侧鼻塞,伴流水样鼻涕,易感冒,因此访医,用抗生素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治,因家贫未做正规检查,日久使病情加重,才来我院就诊。

    讨论

    能引起突眼的眶内肿瘤,常见的有血管瘤、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泪腺瘤、皮样囊肿等,本例为滤泡性囊肿所致的突眼。

    患者14岁,为混合牙列后期,少数人因胚胎发育异常,可有畸形多余牙出现,但常位于上颌中切牙间,有时因颌骨发育不良,恒牙的萌出发生困难或阻生,多位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牙源性囊肿分为滤泡性和根尖囊肿两类,多发于青春期或恒牙萌出期,滤泡性囊肿来源于未萌发的牙釉质器。发生于上领窦或上颌骨的滤泡性囊肿内可含1~2个牙冠。牙冠可埋没在牙槽突内,也可以游离在上颌窦囊腔的某一部位,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继续增大,向外上方侵入眶内,导致复视和突眼等症状,继发感染后眶内压增加,三叉神经第二症状明显,要与根尖囊肿鉴别。本例游离迷路而遥远,镶嵌在眶下壁纸样板内者实属罕见,未发现报道。, http://www.100md.com(靳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