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89973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5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类,即α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对于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积累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数据,因此国内外众多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相继出台。本文试图依据上述指南和专家共识,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作以综述。

    充分沟通,抓住治疗时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动态过程,其自然史可概括分为4个阶段,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再活动期(HBeAg阴性的CHB)。其中免疫耐受期的特征是HBeAg阳性、HBV高水平复制(以血清HBV-DNA为主)、转氨酶正常或低水平、病理检查多无肝脏炎症及坏死。这类患者肝脏状况比较稳定,肝纤维化进展缓慢;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定期监测即可。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就需要开始抗病毒治疗了。虽然各国指南和专家共识对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异,但其核心观点基本一致,即患者存在肝炎活动和HBV复制。目前已广为接受的适应证表述为:HBV-DNA水平>104 copies/ml且血清ALT水平>2倍正常上限,或肝脏病理检查显示中、重度炎症坏死活动和(或)肝纤维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肝功能、HBV-DNA、乙肝抗原-抗体标志物以及肝脏病理检查,才能明确患者所处的自然史分期,进而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