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14期
编号:11968474
溶血性贫血总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4期
     有关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溶血过程的缓急和溶血的主要场所(血管内或血管外)。①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可有明显的寒战,随后高热,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等。患者面色苍白和明显黄疸,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更严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②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三大特征。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等表现。③在急性溶血过程中尚可突然发生急性骨髓功能衰竭,表现为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贫血急剧加重,称再生障碍性危象。发生原理可能与感染、中毒有关,也可能由于抗体同时作用于成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所致。④先天性溶血常从幼年即有贫血、间断的黄疸、脾大、溶血危象、胆石,少数可有小腿溃疡、骨改变;家族史常有贫血、黄疸、脾大、脾切除等。⑤后天性溶血常可查知病因,如感染、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