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1985349
糖尿病治疗要关注心理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期
     有一天一位80岁的老人因糖尿病得到了控制,到门诊向我表示感谢,让我想起了他的病情治疗过程:老人患糖尿病10余年,2年来间断服用各类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波动在6~10 mmol/L之间,早餐后血糖波动在11~15 mmol/L之间。2009年上半年因医生电脑数据输入错误而多收了血糖检查费用,因为医保重症退费很麻烦,医生嘱其以后检查不收费,但患者不同意,与医生发生了争吵。以后3个月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空腹血糖波动在10~13 mmol/L之间,早餐后血糖波动在17~26 mmol/L之间,坚持服药血糖也控制不理想。我仔细地询问了病情和看病的经过,原来这位患者每次看病都是找的那位收错药的医生,老人的主要目的是要监测血糖,怕自己吃亏,而每次就诊他都要情绪激动地提及此事,心情总是不舒畅,他还写了两张“上诉书”想打医疗官司,几乎每周都到医院来找领导反映情况。

    我认为,该患者的治疗仅靠药物难以解决,应该配以心理疗法。我跟他说打官司要花钱、花时间,而且这不过是一个小的失误。我又给他分析,生命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活着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幸福,通过多次对患者的开导,患者的心态逐渐得到调整,而后看病再也不提此事,也放弃了打官司的念头。

    1年多来,在门诊我还是用原来的药物和剂量,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在<7.1 mmol/L,早餐后血糖控制在<12.3 mmol/L。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医生长年接诊会有一个固定的治疗人群,随着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在治疗上也应该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的地位,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也正符合身心并治的“整体概念”和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的思想。, http://www.100md.com(宋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