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4期
编号:11985324
胰腺癌12例CT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4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搜集2005~2009年在我院CT扫描并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例,选取12例误诊为胰腺癌的病例,男7例,女5例,年龄38~78岁。

    扫描方法患者空腹,扫描前口服2%泛影葡胺约600 ml(2005年以后改为口服800 ml清水),以层厚10 mm(或5 mm),螺距为1,嘱屏气扫描。平扫后,再通过肘静脉经高压注射器注射60%(300 mg/ml)的碘造影剂,总量按1.5 ml/kg体重计算,注射速率3 ml/秒。自开始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0~25秒,进行动脉期(AP)扫描,延迟60~70秒,进行胰腺实质期(PP)扫描。延迟80秒,进行肝脏期(LP)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肝、脾、胰等。

    结果

    误诊为正常胰腺2例,其中1例胰头肿块直径1.5 cm,1例胰体肿块直径2 cm,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差不明显;4例误诊慢性胰腺炎,均见明确的钙化灶,胰腺部分萎缩,增强扫描病灶呈低、等低密度,胰管扩张,2例胰头软组织肿块不明显,其内见直径1 cm囊变区,胆管及胰管未见扩张,另2例胰尾多个薄壁囊肿,囊壁<5 mm,囊壁均匀,未见壁结节;2例胰腺癌发生液化坏死后,其CT表现与囊腺癌相似,误诊为囊腺癌;误诊为胰腺及周围淋巴结结核1例,胰体囊状低密度影,其前方可见葡萄状中间密度较低软组织影,胰管扩张不明显;误诊为壶腹癌1例,表现为肝内外胆道扩张,胰管扩张,胰腺稍萎缩,边缘不光整;误诊为胰腺转移性肿瘤2例,该2例病人均有胃癌病史,胰腺CT发现病灶后,首先想到转移而误诊。
, 百拇医药
    讨论

    胰腺癌如出现以下典型表现:①胰腺轮廓改变及低密度肿块;②胆道及胰管的扩张;③肿块远端胰腺萎缩;④肝脏等脏器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不难,不典型表现易导致误诊。

    慢性胰腺炎 ①既往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胰腺可见钙化灶,忽视胰腺炎基础上并发胰腺癌而误诊。钙化最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位于胰管内或胰头周围实质内,在此基础上并发癌肿时诊断十分困难。若出现下列征象:平扫和增强扫描时肿块内出现明显的低密度区;周围血管及脏器有受侵表现;胆总管下端呈鼠尾状不规则狭窄;再密切结合病史、病程发展和其他检查,有助于胰腺炎合并胰腺癌的正确诊断。②胰腺癌因呈囊性改变,而误诊为慢性胰腺炎的假囊肿,且这2例均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胰腺癌囊性变是肿瘤的出血、坏死及液化,同时伴有肿瘤部位胰腺腺体组织的脂肪坏死的结果,肿块内的囊变,但常为不规则厚壁,是肿瘤的实性部分,增强扫描符合胰腺癌的强化特征,且有其他间接征象。而胰腺炎时形成的假囊肿常有慢性胰腺炎病史,囊肿壁薄且光滑均匀,圆或卵圆形,其内密度低而均匀,类似水的密度,同时有小网膜囊或肾周间隙潴留液及吉氏筋膜增厚。
, 百拇医药
    囊腺癌 胰腺癌发生液化坏死后,其CT表现与囊腺癌相似,但囊腺癌囊内容物密度不均匀,可有分隔,囊壁可见局部不规则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均有明显强化,根据囊实性肿块的特点与一般胰腺癌鉴别不难。

    壶腹癌 本组1例误诊为壶腹癌的病例,扫描前口服的是阳性造影剂水溶液,外生性小胰腺癌靠近十二指肠壶腹部,增强扫描时,由于层面较厚导致部分容积效应,肿块呈高密度,而误认为壶腹部癌肿。壶腹癌与胰头癌鉴别较为困难。壶腹癌是腔内肿瘤,因此,肿瘤较小时,就出现梗阻性黄疸等临床症状,再结合肿块位于十二指肠内,扩张的胆管和胰管非常靠近,而胰头癌具有嗜神经生长的生物特性,早期就出现束腰样疼痛等临床症状,扩张的胆管和胰管有肿块相隔。

    胰腺及周围淋巴结结核 误诊为胰腺及周围淋巴结结核1例病人,CT扫描发现胰腺体部低密度影及胰周多个肿大淋巴结影,患者有肺结核病史,近期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一元化考虑为胰腺及周围淋巴结结核而造成误诊。胰腺结核十分少见,除胰腺本身可见低密度肿块外,常伴有腹腔淋巴结及腹膜结核感染,淋巴结结核除常见钙化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为干酪样变,增强后,其中心低密度,包膜轻度强化,相互融合,有一定特征。

    胰腺转移性肿瘤 胰腺转移性癌,无论胰腺实质的转移灶,还是胰周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块与胰腺分界不清,与原发性胰腺癌的鉴别均十分困难,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百拇医药(张浩敏 高洪武 罗自锋 孙建梅 许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