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16期
编号:12074429
陈道隆腹泻治验(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3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6期
     本例与本刊2011年15期“案例1”,同属久痢。本案病经1载,本刊2011年14期“案例1”已有5年。虽为时久暂不同,而病久正伤则同。然又俱由湿热积滞,蕴结未清,均见下痢脓血,故皆属正虚而邪留,非与初病实证可比。本案便下脓血,腹痛里急。

    本刊2011年15期“案例1”则所下乳白,间有脓血,且舌红乏津,潮热汗多,面赤戴阳,不寐不食,病属阴虚阳越。昭昭若揭。实邪尚留,而当以正虚为主。两者,一则湿热偏伤血分,一则证濒虚脱,故用药大有出入。本刊2011年15期“案例1”病势已危,不得不以育阴潜阳,扶正为重,而理气疏滞,清肠涤垢,和中醒胃,仅为辅佐之品。本案则以和血、调气、疏化为主,而和养营血,仅为辅佐之法。两案俱属久痢,但治法各异。

    案例2

    病历简介 患者,女,成年。初诊:先受客寒战栗,肠胃内又不清。向体虚弱,大汗淋漓,肢冷已过肘膝,胸闷干呕,烦躁颧红,便解若痢,腹部隐痛。阴虚阳越,已濒虚脱。急拟标本兼顾并治。

    处方:人参9g(另煎冲入),龙骨15g,牡蛎24g(先煎),茯神18g,桂枝2g,淡干姜2.5g,制半夏6g,小川连2g,广木香3g,广藿梗9g,佩兰梗6g,焦楂炭15g,浮小麦15g,糯稻根30g(煎汤代水),炒白芍6g。1剂。

    诊治经过

    二诊 体过亏弱,虚阳渐敛。胃肠尚有积垢,湿热又未清疏。大汗已敛,肢厥亦和,胸脘烦闷,嘈杂干哕,便解五色下痢,腹部胀痛。脉弦濡而小数。虚脱危象已可挽回,再以顾本清疏为要。

    处方:人参9g(另煎冲入),牡蛎18g(先煎),茯神15g,制半夏6g,杭白芍6g,淡干姜2.5g,小川连2g,广木香3g,广藿梗9g,佩兰梗9g,马齿苋9g,大腹皮9g,炒楂炭12g,小青皮3g,浮小麦12g。2剂。

    三诊 虚阳已敛,胃肠积垢未疏,湿热不清,汗敛肢和,嘈杂已减,腹部隐痛,下痢赤白相间。脉弦濡。再拟清疏胃肠为要。

    处方:酒子芩4.5g,小川连2g,制半夏6g,杭白芍6g,马齿苋9g,广藿梗9g,佩兰梗4.5g,广木香3g,大腹皮9g,茯神15g,焦楂肉12g,小青皮3g,扁豆花9g,炒延胡索4.5g。5剂。

    专家提示

    此症先受寒邪,又伤食积,表里俱病。经战栗后,营卫已乖,而素体不足,致陡然大汗淋漓,但冷后未曾有热,足见其心营早亏。汗出而仍胸闷烦躁,两颧绯红,是阳越之险候。腹痛便溏,是里积之实证。桂枝、白芍以和营卫,人参以扶正元,龙骨、牡蛎、茯神以潜虚阳,糯稻根、浮小麦以益营敛汗。但此证中宫尚有一团阴霾湿浊搅乱窃踞,则非苦辛温以泄之开之不可。故用小川连、干姜、广藿梗、制半夏、佩兰梗苦降辛开,广木香、焦楂炭以疏气导滞。总之,此证虚实并重。所难治者,制一复方。二诊脉起肢和,正复阳敛,已有挽回之望。故制小其剂,尚不可即去扶正之品。下痢五色不能侧重胃肠,然亦不敢过于攻滞。待其正元已复,方可全和矣。, 百拇医药(陈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