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18期
编号:12074625
引起原发性耳痛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7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8期
     引起原发性耳痛的疾病有许多,如耳郭疾病,包括耳郭软骨间积液、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耳郭丹毒、耳郭冻伤、耳郭灼伤等;外耳道疾病,包括外耳道耵聍、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疖、弥漫性外耳道炎、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胆脂瘤等;中耳疾病,包括急性大疱性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等。

    耳郭疾病

    耳郭软骨间积液 是一种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性炎症。发病原因不清,可能与外伤或某些机械刺激如硬枕压迫、无意触摸致局部循环障碍有关。

    临床表现 耳郭外侧上部局限性隆起,局部发胀、发痒和灼热感,侧卧受压时感觉疼痛,皮肤外表色泽正常,边界清楚,多发于三角窝、舟状窝或波及耳甲腔。触之囊性波动感,穿刺抽出黄清色浆液。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刺激囊壁,使其纤维化,防止液体再生,使囊壁黏连愈合。①早期仅为增厚,无明显积液者:可用超短波、磁疗、冷冻等物理疗法,以控制渗出,促进吸收。②有积液者:用无菌空针抽尽局部积液,注入2%碘酊少许,加压包扎,或用石膏模压迫。穿刺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术后预防感染。③手术疗法:可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在隆起最突出处切开积液腔,吸尽积液,然后充分搔刮囊腔,加压包扎。
, 百拇医药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指耳郭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软骨因血供障碍而逐渐坏死。多因耳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使耳郭软骨膜感染,软骨进行性坏死性液化,最后耳郭因缺乏软骨支架、瘢痕收缩而发生畸形。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

    临床表现 先有耳郭灼热及肿痛感,继而红肿加重,范围扩大,疼痛剧烈,持续不止,以致患者日夜不安,尤以夜间为甚,痛不能寐。整个耳郭除耳垂外均可迅速波及,触痛明显。

    治疗 ①早期脓肿尚未形成时,应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局部可用鱼石脂软膏外敷或漂白粉硼酸溶液湿敷,促进局部炎症消退。②脓肿已形成者,应立即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外耳道疾病

    外耳道耵聍耵聍系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当外耳道有炎性刺激时,耵聍腺分泌增多,尘土等异物进入外耳道,与耵聍混合聚积成块。若耵聍排出受阻,阻塞于外耳道,即形成耵聍栓塞。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耵聍压迫刺激鼓膜,吞咽时引起耳痛。水进入外耳道,浸泡耵聍使其膨胀,在外耳道继发感染时耳痛加重。

    治疗①耵聍较小或成片状者,可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②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将耵聍软化,每2~4小时滴1次,2~3天待其全部或部分软化,再行外耳道冲洗。合并外耳道感染者忌作冲洗。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小虫侵入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异物种类繁多,依异物性质、大小及位置不同而不同。异物愈大,愈近鼓膜,症状愈明显。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爬行骚动,引起病人剧烈耳痛。豆类异物进水膨胀,阻塞外耳道引起闷胀感、耳痛、听力减退,外耳道继发感染,疼痛加剧。锐利坚硬异物可损伤骨膜,疼痛剧烈。

    治疗取出异物的方法应根据异物的大小、形状、性质、位置,是否合并感染,以及患者年龄而定。①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先滴入甘油或香油将其淹死,或用2%地卡因、70%酒精将其麻醉后再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②泡胀的异物:应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行取出。③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 百拇医药
    外耳道疖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外耳道皮肤擦伤和浸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

    临床表现早期引起耳部剧烈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可有全身不适或发热。疖肿位于外耳道前下壁时,下颌关节运动使疼痛加剧。耳屏前下方肿胀,易误诊为腮腺炎。疖肿位于后壁时,使耳郭肿胀外突、耳后沟消失,易误诊为乳突炎。检查时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引耳郭或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疖肿成熟后,其顶部有化脓黄点,破溃后出少量黄脓,脓量少、稠厚、无黏液、带血,与中耳炎不同。

    治疗①疖肿未成熟时,用10%鱼石脂甘油置于疖肿处,每日更换,1~2次可促使炎症吸收,并可用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促进炎症吸收或疖肿成熟。②疖肿自行破溃,将脓液拭净,周围皮肤用75%酒精清洁后,置抗生素棉条或橡皮条引流。③疖肿未成熟应避免作切开,因此时切开可使炎症扩散。

    弥漫性外耳道炎分急、慢性两类。可由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后细菌感染所致。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为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分泌物先为浆液性,继而呈浆液脓性或脓性。

    治疗①局部治疗同外耳道疖,但禁止在局部作过多、过重的机械性摩擦,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②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可用醋酸尿素去炎松软膏涂局部,用药前先清除分泌物或痂皮,全身辅以维生素A治疗,并注意排除药物过敏因素。

    坏死性外耳道炎指外耳道皮肤和骨质的进行性坏死性疾病,并有向周围组织扩散的趋势,多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耳痛剧烈,较一般外耳道炎严重,夜间明显,且逐渐加剧。耳痛与耳流脓呈持续性,耳痛常放射到颞部。

    治疗①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②早期实施根治性清创术十分重要,如发现面神经或颅底侵犯,应施行乳突根治术和颅底部分切除术,手术应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控制炎症发展的目的。③全身抗生素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做到早期大量,有足够的疗程,静脉给药,联合运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一般需要>6周。
, 百拇医药
    中耳疾病

    急性大疱性鼓膜炎一般认为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原发性鼓膜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 耳痛为本病主要症状,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为耳深部胀痛或刺痛,持续性,一般均较剧烈,可伴同侧头痛及颊部疼痛。瘢痕破裂后可逐渐减轻。

    治疗 ①大疱未破者,可用无菌针刺破。②大疱已破,耳内尚有分泌物者可用0.3%氧氟沙星滴耳。③耳痛剧烈者可用1%~2%利多卡因滴耳。④为预防继发感染,可口服抗生素,若为支原体感染,可用红霉素。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 耳闷、自声过强、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轻微耳痛,慢性期耳痛不明显。

    治疗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以及针对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①非手术治疗:a.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成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用头孢拉啶、氟嗪酸,小儿可用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b.糖皮质激素可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口服,作短期治疗;c.用1%麻黄素或1%麻黄素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耳;d.咽鼓管吹张。②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应行手术治疗,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置管术等。③病因治疗: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除积极进行疾病本身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仔细寻找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等,细菌经咽鼓管途径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症。

    临床表现 耳部最主要症状为剧烈耳痛、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加重,甚至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顿减。

    治疗 ①尽早全身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以防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②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雾于鼻咽部,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功能。③鼓膜穿孔前用2%石炭酸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因该药遇脓液即释放石炭酸,可腐蚀鼓膜及鼓室黏膜,故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忌用本药。④适时行鼓膜切开术可通畅引流,有利于炎症的迅速消散,使全身和局部症状迅速减轻。

    急性乳突炎 乳突气房黏-骨膜,特别是乳突骨质的化脓性炎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时,中耳急性炎症向鼓窦乳突发展,形成急性乳突炎。

    临床表现 患耳深部或乳突部跳痛,向同侧枕、颈、面、牙部放散,呈半侧头痛。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

    治疗 早期、全身及局部治疗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尤需参照细菌培养及药物试验结果,及早应用大剂量敏感的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注意改善局部引流,炎症得到控制后可逐渐痊愈。如经治疗仍不能控制感染,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凿开术。, 百拇医药(董淑萍 李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