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28期
编号:12088386
唐宗海与血证治疗四法则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28期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中医七大派“中西医汇通派”创始人之一。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血证论》、《本草问答》等。其中,《血证论》为其主要代表著作。

    唐氏通过多种血证的治疗,摸索出血证治疗的四大法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者。凡遇突然出血,在治疗时,首先应当使用止血之法。否则,血液溢出不止,会导致血脱气耗,产生不良后果。血证患者止血之后,必然会有离经之血未排出体外,这些血液留于人体之中,则形成瘀血。这些瘀血的停聚,成为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或壅而发热,或变而成痨,或形成结瘕,或使气血阻滞不通而刺痛等。还可能因瘀产生其他多种变证,甚至使新血不能正常运行而再次出血。为了免除这些后患,唐氏主张止血之后应当消瘀,故将消瘀作为血证治疗的第二法。

    待血止瘀消之后,在数日或数十日之间,为防止血液再次潮动,须选用方药使血液得以安宁,故将宁血法作为血证治疗的第三法。血证患者,出血之后,其血必虚。血虚者其阴亦不足,阴者阳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血虚则气无所依,亦可因之而亏。因此在血证后期,其血已止,亦未留瘀,而运用宁血法之后又无再次出血之顾虑,惟留下人体正气之虚衰,唐氏主张此时当用补血之法。

    唐宗海于学术上颇有创见。一方面,他十分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于血证深入探讨,颇有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当时西方医学的传入,他试图以西医理论来解释祖国医学,进行中西医理论的汇通,虽然限于历史条件、科学水平,未有成就,但其革新、发展的思想是可贵的。其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唐氏的真知灼见,使之成为明清两代四川惟一在正史上有传的医家。(摘自《中医典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