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32期
编号:1211753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2期
     目前,西医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铋盐、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过敏等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Hp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因此显示出优越性。

    中医古典医籍中对Hp并无认识,也没有“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病名记载,但从临床病例的主要症状来看,Hp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泛酸”等病证的范畴。祖国医学除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外,还十分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一般认为,Hp感染当属中医学的“邪气”范畴,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邪气”在中医学中包含致病微生物,而Hp的发病特点——激惹性、渐进性、反复性,均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Hp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Hp感染后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脾胃虚弱的程度,使机体祛邪无力,不能消除Hp。

    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Hp相关性胃病,目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抑制或消除Hp致病因子的同时,注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纠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益气健脾、消热化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应为治疗Hp的基本原则。中药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