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38期
编号:12142391
非甾体抗炎药的肾损害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4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8期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物,自1989年的阿司匹林合成以来,至今已有上百种NSAIDs上市,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抗血小板等作用。目前,NSAIDs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多种发热和疼痛症状的缓解。然而,伴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关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发现,NSAIDs存在潜在的消化道出血、心血管、肾脏、肝脏损害等风险,在药物短期少量应用时发生率低;但若长期使用,尤其是在部分种类的NSAIDs作为非处方药物销售的情况下,误用或滥用将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因此,医务人员应关注NSAIDs的安全使用,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尽可能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分类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NSAIDs分为酸类和非酸类两大类。酸类包括水杨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乙酸类和丙酸类等,非酸类包括吡唑酮类、苯胺类、昔康类和昔布类等。

    各种NSAIDs药理机制相似,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作用,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而发挥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环氧化酶有两种同工酶形式,COX-1和COX-2。COX-1在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有表达,被称为“看家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COX-1相关的前列腺素与胃肠道黏膜完整性、血小板黏附性和胃酸分泌相关。COX-2在组织损伤或炎症状态下由细胞因子TNF-α、IL-1等诱导产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