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414
编号:13689350
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的临床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9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4
     冶疟法:前贤有谓:“疟病不离少阳”。因其症或先有寒冷,继而发热,或先有发热,继有寒冷,然却与少阳病之“往来寒热”者有别。先贤治疟已立数法。如《时方歌括》小柴胡去人参加青皮汤适用于疟疾初起,小柴胡加常山汤适用于疟疾三发之后[3]。陈修固日:“常山一味,时医谓为堵截之品,不敢用之,而不知是从阴透阳,逐邪外出之妙品”。此论颇有见地。常山治疟之捷效,已为现代医学所认定,兹不赘述。然而,小柴胡汤变法用于治疗疟病,个人体会尚有小柴胡汤去参,枣、姜合平胃散名“柴平汤”,适用于疟疾而兼脾胃气滞者,即所谓“食疟”,多见于小儿。因其小儿常饱食无度,夏季感受疟耶,每致发病。若见脘腹胀闷,口苦苔腻,纳呆,脉弦等证者,此方加青蒿、常山,其效甚好。若见小便短赤,闷闷欲呕,寒热无定时,似疟非疟者,则以小柴胡汤去参枣姜合五苓散名“柴苓汤”,以分利阴阳,使邪从内达外,缩短病程。自抗疟药使用以来,虽对疟病堵截迅速,但药后常有心烦欲呕,脘闷纳呆之脾胃症状。多年来来,以疟病之不同见证,对患者投服柴平汤或柴苓汤消除药后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疗效是无疑的。

    升阳止泻法:泄泻之因颇多,其中清气下陷,脾胃虚寒或脾虚湿胜者也不乏其例。证见为水谷不化,肠鸣漉漉,下泄如注;或大便清稀,时有坠胀,腹痛,纳食差,舌淡虹,苔白或腻,脉沉细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李东垣谓:“人以脾胃中气为根本”。《医宗必读》亦云:“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清气下陷所致泄泻,当为此法之适应证。倘是脾胃虚寒,肠鸣下利如注者,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葛根、白术、茯苓,生姜易干姜名“柴葛理中汤”以温中健脾,升阳止泻。倘是脾虚湿盛,大便清稀,腹痛坠胀灼热者,则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葛根、黄连、木香、茯苓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