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4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575839
后外侧入路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8日 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21期
     本组患者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19~62岁,平均37岁,左侧骨折21例,右侧骨折16例。无内科疾病,患者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根据CT矢状位扫描测的骨折块大小均超过胫骨下关节面10%,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前外展型13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后外旋型17例。患者入科后常规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局部冷敷3天,静滴甘露醇及七叶皂苷钠,待手术部位出现皮纹征后开始进行手术。从患者受伤后至进行手术之间一般间隔4~11天,平均7天。

    手术方法:患者取漂浮体位,先取健侧卧位,行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沿外踝后缘做一长约8 cm纵行切口,进行常规的一层一层地往下分离,切开皮肤下的各层组织结构,直至能够看到腓骨长短肌。此时并向外侧进行牵拉,尽可能地暴露其下方的 长屈肌同时将其向内侧进行牵拉,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胫骨远端及后踝的骨折块,在进行人工手动复位的同时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骨折块,通过影像学手段进行对整个关节面复位水平是否符合力学规定进行整体的评估,待评估关节复位达到满意的临床复位效果以后,进行完全固定骨折块,此时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避免螺钉进入胫距关节。对于术前即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或术中外踝复位后经“拉钩实验”证实下胫腓联合分离者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