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6年第14期
编号:12875166
中药“五味”与健康(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9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4期
     药(食)物的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5种。对于每种味的作用,古人都用了一个字来概括,即酸“收”、苦“坚”、甘“缓”、辛“散”、咸“软”。

    会利用“五味”原理者,不但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遇到疾病还可用以治疗疾病;不知“五味”者,不但不会用此治愈疾病,相反还会导致疾病。

    酸收

    提到酸味,大家马上会联想到“望梅止渴”的典故,联想到食品山楂,也会以为其主要作用是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但是,在中医药性理论中,酸味物质的主要作用是“收敛固涩”,可用于久咳、多汗、久泻、脱肛、遗尿、遗精、带下等气血津液滑脱不固的病证。

    如治疗腹泻日久不止,可用石榴皮25 g,或加焦山楂15 g,1剂/d,水煎服;或用皮蛋(松花蛋)1只,用醋适量拌匀,作吃粥时的菜肴,2~3次/d。上述方法均可以起到收敛止泻的作用。

    治疗肺虚久咳不止,常可在辨证配方中加入五味子、诃子、乌梅等酸味之品,则止咳效果明显增强。

    治疗津液不能内固的自汗、盗汗,可用五倍子(味酸)适量,研为末,冷开水或麻油调成膏,填脐中,纱布固定。此方出自《本草纲目》,名五倍子膏。临床疗效确切。

    治疗小儿气虚脱肛,可用五倍子、地榆、诃子(均味酸)各等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