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6年第15期
编号:12874876
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5期
     在本刊2016第2期中,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桂林市传染病医院)程书权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推荐意见1~4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相对通俗的分析,并对推荐等级进行了说明。读者阅读后希望程教授能够对该指南中其他的推荐意见也进行讲解,旨在对该版指南有更详尽和深入的了解,本刊15~17期“指南·共识”栏目将连续刊登程教授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的解读。【与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推荐意见与分析】推荐意见5的内容与分析

    推荐意见5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或Peg IFN(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按照“路线图”概念指导用药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的发生(A1)。

    理解与分析

    口服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抗病毒作用强度及耐药性目前问世的NAs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TDFI>ETV>LdT>LAM>ADV。

    严格说来,无论是抗病毒药物还是抗生素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发生病原体耐受在所难免,尤其是HBV感染这样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的疾病,耐药性的发生始终是病情恶化的元凶。对于NAs的耐药性,最易于耐药的为LAM、LdT及ADV。其中,ADV是三者发生耐药后最好的补救或替代品种;TDF价格最贵,可作为其余NAs耐药或治疗失败、不能耐受者的替代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NAs治疗过程中的“路线图”见图1。

    推荐意见6的内容与分析

    推荐意见6建议NAs治疗总疗程至少4年,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理解与分析我国的HBV感染者与西方有明显差别,半数以上为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年龄越早,HBV自发清除越难,越容易免疫耐受,演化为慢性感染的概率越高。对于幼龄感染HBV者,有约90%会慢性化,仅有约10%可自发清除病毒;.而对于成人感染HBV者则仅有约5%会慢性化。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为何需要如此长程?抗HBV治疗不同于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因为一般细菌感染的致病菌只是在体液、组织间隙即细胞之外生长和繁殖,除非特殊细菌或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严重感染,罕见细胞内生长,而HBV则不一样。HBV为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尤其在肝细胞核内,有一种HBV的复制模板(cccDNA),就像印刷书籍的铅字一样,以这种模板为样本,HBV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先形成RNA,再通过互补作用形成HBV-DNA,装配成为完整的病毒颗粒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感染新的肝细胞。目前治疗慢性乙肝应用的两类主要药物干扰素(IFN)和NAs,虽然效果和机制不同,但都是首先抑制血液中的HBV-DNA,然后才是器官内的病毒,而作为HBV-DNA复制模板的cccDNA存在于肝细胞核内,“潜伏”得非常深,目前问世的药物对此还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能力,逐步消耗外周血液中的HBV,最终完成病毒清除。据国外学者运用数学模型理论计算,欲完全耗竭患者肝细胞内cccDNA,大约需要14.5年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BV治疗需要长期用药的原因。

    另外,目前还缺乏稳定、可靠、敏感的cccDNA检测试剂盒问世,因而尚无法确定与甄别治疗有效后哪些患者体内的cccDNA下降得快,哪些药物对cccDNA效果更好。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即使达到本条推荐意见的停药标准,停药后依然有>1/3的患者可能复发,需要重新治疗。因此,国外指南建议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应该终生,而国内限于经济条件没有这样的要求。

    抗HBV治疗要力求“摘金夺银”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均有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虽然不像丙肝病毒(HCV)感染那样能“彻底治愈”,但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学上的一个划时代进步。我国指南依据病毒清除、肝功能恢复与稳定、HBeAg/抗-HBe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Bs血清转换、肝脏病理学情况等指标,分别给出了基本终点、满意终点、理想终点3个治疗效果评价概念,相对于体育比赛的铜牌、银牌和金牌,这3种情况分别对应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大小,得到金牌停药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小,铜牌就相对较大。

    推荐意见7的内容与分析

    推荐意见7IFN和聚已二醇干扰素(Peg IFN)的推荐疗程为1年,但治疗早期应答可帮助预测疗效。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治疗,HBsAg定量仍>20000IU/mL,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2%~98%)。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20000IU/mL,建议停止治疗(B1)。

    理解与分析该条推荐意见主要是讲IFN对HBV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建议。对于基层医师而言,应了解IFN与NAs抗病毒治疗作用的优劣性、影响IFN抗病毒疗效的因素及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IFN和NAs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HBV不同基因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的HBV基因类型及特征,见表2。

    影响IFN抗病毒作用的宿主因素①性别:女性疗效较好,尤其青春期至中年以下的女性,性激素水平较高者。②病程短者疗效较好,如急性肝炎者。⑧炎症程度较明显者效果较好。④ALT水平增高明显者较好。⑤非母婴传播者较好。⑥既往未用过抗HBV药物者较好。⑦肝硬化、脂肪肝、高血清铁和高血铁蛋白患者对a~IFN治疗多是无应答或部分应答。⑧慢性肝炎重度、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不宜应用干扰素治疗。

    注意IFN的不良反应IFN的毒副反应与其应用剂量有密切的关系,即IFN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但其不良反应亦相应加大。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热,流感样症候群,胃肠道症状,脱发,神经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自杀倾向,尤其是女性),皮疹,诱发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间质性肺炎,内分泌失调如诱发甲亢或甲减、血糖升高,对血象的影响如白、红细胞下降或减少等。多数症状轻微或呈一过性,不需要处理。少数需要对症治疗,仅仅个别敏感者需要减量或停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