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6年第20期
编号:12965176
腹部检查的触诊方法及相关体征的临床意义(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2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0期
     脾脏触诊

    脾脏的触诊技巧及测量方法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膈下降,可使脾脏向下移位。除此以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脏肿大至正常2倍以上。

    触诊技巧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又较表浅时,用右手单手稍用力触诊即可查到。

    如果肿大的脾脏位置较深,应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并限制了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自脐平面开始配合呼吸,如同触诊肝脏一样,迎触脾尖,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缘为止。

    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则容易触到。

    脾脏触诊比较困难,需注意按压不要太重,否则可能将脾脏挤开。

    脾脏肿大的测量法 见图1。

    第1线测量 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1线测量。

    第Ⅱ线测量和第Ⅲ线测量 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第Ⅱ线和第Ⅲ线,前者系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脾脏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1线测量)?后者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脏高度增大向右越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

    触诊体征与相关疾病 脾脏轻度肿大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型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一般质地柔软。脾脏中度肿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质地一般较硬。脾脏高度肿大,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等,表面不平滑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脾脏表面有囊性肿物者见于脾囊肿。脾脏压痛见于脾脓肿、脾梗死等。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由于脾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并累及壁层腹膜,故脾脏触诊时有摩擦感且有明显压痛,听诊时也可闻及摩擦音。

    胆囊触诊

    触诊方法 胆囊触诊可用单手滑行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进行。正常时胆囊隐存于肝之后,不能触及。胆囊肿大时方超过肝缘及肋缘,此时可在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触到。

    胆囊肿大与相关疾病 肿大的胆囊一般呈梨形或卵圆形,有时较长呈布袋形,表面光滑,张力较高,常有触痛,随呼吸上下移动。如肿大胆囊呈囊性感,并有明显压痛,常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呈囊性感,无压痛者,见于壶腹周围癌;胆囊肿大,有实性感者,见于胆囊结石或胆囊癌;在胆总管结石胆道阻塞时,可发生明显黄疸,但胆囊常不肿大,乃因胆囊多有慢性炎症,囊壁因纤维化而皱缩,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失去移动性所致;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探测胆囊触痛的检查方法

    胆囊疾患时,其肿大情况亦有不同,有时胆囊有炎症,但未肿大到肋缘以下,触诊不能查到胆囊,此时可探测胆囊触痛。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墨菲征(见图2)阳性,见于胆囊炎。

    肾脏触诊

    触诊方法 检查肾脏一般用双手触诊法(见图3)。

    患者可采取平卧位或立位。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较深腹式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起其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进行深部触诊右肾,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如触到光滑钝圆的脏器,可能为肾下极,如能在双手间握住更大部分,则略能感知其蚕豆状外形,握住时患者常有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腹前方从后面托起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

    如果患者腹壁较厚或配合动作不协调,以致右手难以压向后腹壁时,可采用下法触诊:患者吸气时,用左手向前冲击后腰部,如肾下移至两手之间时,则右手有被顶推的感觉;与此相反,也可用右手指向左手方向腰部做冲击动作,左手也可有同样的感觉而触及肾脏。如卧位未触及肾脏,还可让患者站立床旁(当肾下垂或游走肾时,立位较易触到),医生于患者侧面用两手前后联合触诊肾脏。

    触诊体征与相关疾病 正常人肾脏一般不易触及,有时可触到右肾下极。身材瘦长者、肾下垂、游走肾或肾脏代偿性增大时,肾脏较易触到。在深吸气时能触到1/2以上的。肾脏即为肾下垂。有时右侧肾下垂易误认为肝大,左侧肾下垂易误认为脾肿大,应注意鉴别。如肾下垂明显并能在腹腔各个方向移动时称为游走肾。

    肾脏肿大见于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当肾盂积水或积脓时,肾脏的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有时有波动感。多囊肾时,一侧或两侧肾脏为不规则形增大,有囊性感。肾肿瘤则表面不平,质地坚硬。

    当肾脏和尿路有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在相应部位出现压痛点(图4):①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②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③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④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f肋脊角)的顶点。

    肋脊点和肋腰点是肾脏一些炎症性疾患,如肾盂肾炎、肾脓肿和肾结核等常出现的压痛部位。如炎症深隐于肾实质内,可无压痛而仅有叩击痛。季肋点压痛亦提示肾脏病变。上输尿管点或中输尿管点出现压痛,提示输尿管结石、结核或化脓性炎症。

    膀胱触诊

    触诊方法 正常膀胱空虚时隐存于盆腔内,不易触到。只有当膀胱积尿,充盈胀大时,才越出耻骨上缘而在下腹中部触到。膀胱触诊一般采用单手滑行法。在仰卧屈膝情况下医师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触及肿块后应详察其性质,以便鉴别其为膀胱、子宫或其他肿物。

    触诊体征与相关疾病 膀胱增大多由积尿所致,呈扁圆形或圆形,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按压时憋胀有尿意,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及直肠肿物等鉴别。

    膀胱胀大最多见于尿道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癌)、脊髓病(如截瘫)所致的尿潴留;也见于昏迷患者、腰椎麻醉后、手术后局部疼痛等患者。如长期尿潴留致膀胱慢性炎症,导尿后膀胱亦常不能完全回缩。当膀胱有结石或肿瘤时,如果腹壁菲薄柔软,有时用双手触诊法:右手示指戴手套插入直肠内向前方推压,左手四指在耻骨联合上施压,可在腹腔的深处耻骨联合的后方触到肿块。

    胰腺触诊

    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而柔软,故不能触及。在上腹部相当于第1、2腰椎处,胰头及胰颈约于中线偏右,而胰体、胰尾在中线左侧。当胰腺有病变时,则可在上腹部出现体征。

    在上腹中部或左上腹有横行呈带状压痛及肌紧张,并涉及左腰部者,提示胰腺炎症;如起病急,同时有左腰部皮下瘀血而发蓝,则提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如在上腹部触及质硬而无移动性横行条索状的肿物时,应考虑为慢性胰腺炎;如呈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胰腺癌。癌发生于胰头部者,可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胆囊肿大而无压痛。在上腹部肋缘下或左上腹部触到囊性肿物,多为胰腺假性囊肿。但要注意胃在胰腺前面,故此区肿物需与胃部肿瘤鉴别。

    液波震颤

    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之。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 000~4 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百拇医药(刘凤奎 孙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