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312977
应用路径化管理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路径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试验组采用路径化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依从性优良率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明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路径化管理;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

    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析路径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0一80岁,平均(60.3±4.8)岁;病史3一15年,平均(9.6±1.5)年。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1.1±5.0)岁;病史3~15年,平均(9.9±1.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本组患者均居住于我社区,符合WHO对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思维正常,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明显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

    方法:①常规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化验,完成相应的调查问卷填写,并统计患者基础资料与联系方式,在管理1年后行2次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化验,并做好相应的评分、统计工作。②路径化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设定程序完成社区路径管理,并完成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此管理以年为路径管理纵轴,项目为横轴,“五套马车”为基本原则,涉及患者基础资料、病史、体检指标、干预内容、问题反馈与处理、总结等。管理方案由路径小组完成讨论设计,依据相关专家建议,随后依据预试验展开修订工作,包括“医生”与“患者”两版,作为医生及患者日常管理与使用规范。在开展过程中,以月为单位定期交流,对病情出现异常变化或加重者,面对面展开个体化宣教工作,经通俗易懂、亲切生动言语、图文并茂等方式展开互动。小组成员为专科医生与护士各2名,另加入1名病案管理员。在管理中,医生主要负责治疗、宣教等工作,护理人员职责涉及日常护理、基础信息记录、联系电话记录、分装检查单、心理疏导、遵医嘱指导用药、协助健康锻炼、日常病情监测等,病案管理员职责在于帮助护理人员完成各检查单、患者资料、复诊时间等分装、输入工作,对于未遵计划、按时复诊的患者予以联系与记录,促进路径管理的正常开展;小组内由高年资、经验丰富医生担任组长,由社区院内领导定期检查管理工作进展,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与监督。

    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依从性进行统计。①优:主动配合管理干预计划,空腹血糖改善至< 6.1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②良:需提醒配合管理干预计划,少数检测指标未达到预期指标;③差:经提醒仅能落实部分干预计划,多数检测指标水平未达到预期指标。对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检测统计。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管理前后依从性比较:从两组依从性优良率可见,在开展管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8.0% (29/50)、54.O%(2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管理后,两组分别为90.O%(45/50)、68.O%(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管理前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管理后均有所改善,且较之对照组,试验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见表2。

    讨论

    社区开展糖尿病路径管理强调从实际出发,重视对患者开展长期性、科学性、依从性干预,集开展路径小组、征求多方专家意见、设定路径方案、经预试研并修订等多措施开展,以此为护患交流、沟通与关系和谐构建桥梁[1]。

    笔者总结如下几点[2-4]:①科学地设计原则:本次研究中采取的临床路径管理计划从周期角度而言,计划的安排以年为单位,完成相应的年度计划,并展开年总结,结合患者一同完成病情分析,总结管理开展过程中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认真分析开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每季为结点单位,定时对患者生化常规检查、心电图等检测,阶段性评估、分析病情变化;以月为变量单位,每月均做好与患者交流、沟通,分析患者血糖变化、有无存在并发症、生活水平等情况.并以此提出针对性指导与方案调整;以周为监测单位,每周定时为患者检测血糖水平,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②目标明确: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于“五套马车”基本原则之上,通过“驾驭这五匹马”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的作用,也就是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与病情监测,路径管理的制定与开展均遵循此5项基础,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协助并鼓励长期适量锻炼、依据病情表现给予适当降糖药或胰岛素等药物介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表现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路径管理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确有较好效果,值得应用。这与王亭君的研究报道呈现一致性[5]。

    综上所述,路径化管理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确可取得理想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娟,贾玉梅.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4(6):134-136.

    [2]杨斌,王志忠,王晶,等.社区2型糖尿病长期路径化干预管理模式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1):1104-1106.

    [3]杨粤蓉,贺琳贻.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规范化管理中的效果探讨[J].全科护理,2015,13(11):966-969.

    [4]程燕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5,28(4):985-986.

    [5]王亭君.标准化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88-1289., http://www.100md.com(吕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