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年第15期
编号:13306942
《内经》对于小儿推拿治未病的指导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
     摘要 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调理脾胃,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临床在应用小儿推拿手法调理小儿疾病时应该以《内经》为理论指导,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内经;小儿推拿;治未病

    中医谓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形体娇嫩、气血未充。较之成人,处于脏腑精气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壮而未充,充而未盛状态。《小儿药证直诀》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1]同时又由于其稚阴稚阳的生理特征,必然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显示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故又称为“纯阳之体”。以上两点决定了其必然有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纯阳之体表现为活泼好动,心跳、脉息较快,故临证阳证、热证居多。小儿生长旺盛,营养物质相对不足,精、血、津、液等常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及疾病的消耗,故发病多易出现便秘、盗汗、口渴、饥不欲食等阴虚症状,故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正邪交争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多数情况下,邪气得以入侵人体而发病,是因为正气虚弱,不能鼓邪外出。所以说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在疾病发生与演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正气虚弱一则感邪,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低下,衛外不同,抗邪乏力,六淫之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二则生邪,脏腑失调,气血失和,津液不布,不仅可出现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还可致火、寒、湿、燥、风所谓的“内生五邪”;三正虚邪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