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年第22期
编号:13298600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4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收治腹股沟疝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3、5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 腹股沟疝;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并发症

    腹股沟疝是一种普外科常见病,该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部分斜疝或股疝患者出现嵌顿时容易出现肠穿孔等诸多并发症,加重病情。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是手术修补,因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分析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5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21例,女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88±12.8)岁;斜疝18例,直疝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9.56±14.13)岁;斜疝20例,直疝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采用硬膜外局外麻醉,麻醉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外斜肌腱膜,再根据疝囊大小判断是否进行游离、高位结扎或远端剥离。然后再对患者腹股沟后壁缺损部位进行Bassini法或Shoulice法修补,修补完毕后再逐层缝合各层皮下组织,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治疗组患者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麻醉方法同样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外斜肌腱膜,找到疝囊再根据疝囊大小判断是否进行游离、高位结扎或远端剥离。术者使用手指在患者腹膜即腹横筋膜间游离出间隙,并将补片底层片放置其中,使用补片底层片为爱惜康三维网片,再将表层片外侧剪出“人”字形切口并将精索植入其中,覆盖患者耻骨肌间孔,最后再进行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临床指标对比: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对比:治疗组1、3、5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對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因腹股沟区缺损或薄弱,腹腔内网膜等脏器凸向体表而形成,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老人和儿童患者居多。腹股沟疝包括斜疝与直疝两种,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该病易引起急性腹膜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且斜疝内容物可进入阴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外科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唯一治愈方式。

    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经由腹膜前到达腹壁后方处理疝囊,再用大网片对缺损区进行修补,术中不需要分离精索,避免损伤周边组织及脏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可以发现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同时可进行修补,避免了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患侧疝气后,出现对侧腹股沟疝的尴尬局面。但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术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①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要熟练,需要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且分离过程中必须准确识别解剖结构;②补片的剪裁大小适当,放置补片后需固定良好。因此术者腹部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越高,对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的帮助越大。另外,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存在全身麻醉、手术费用相对高等缺点。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且能减轻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http://www.100md.com(刘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