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288969
心理创伤对焦虑患者的影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心理医生.上半月》 2011年第7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创伤事件对焦虑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在普通大学生中筛选出在创伤事件发生前具有较高焦虑水平的个体,确定1位学生为此次研究的被试。通过访谈法了解该被试在创伤发生前的焦虑情况及创伤事件之后被试的情况。结果:创伤事件发生之后被试的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层面的变化。结论:创伤事件对患者本来焦虑在表面上起到了缓解,症状减少。但创伤事件对被试造成的消极影响持续,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关键词】 焦虑;创伤;影响;访谈法

    【中图分类号】 R749.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2-01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存在闪回、回避的同时还有“心理麻木”、“情感麻痹”,或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等现象。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若个体在创伤性事件发生之前本身就存在焦虑所导致的持续性精神紧张等心理反应,当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之后的反应会如何?倘若出现“心理麻木”、“情感麻痹”,是否可以说在经历创伤性事件之后,个体虽然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先前的焦虑症状却得到缓解,或者是表面上的缓解?探究这一问题,可以更好的了解焦虑的发生机制,以及焦虑和创伤性事件对个体造成的影响,以更好的对具有复杂情况的个体进行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在普通大学生中筛选出在创伤事件发生前具有较高焦虑水平的个体,确定1位学生为此次个案研究的被试。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在2010年12月对被试先后进行了89、102分钟的两次访谈,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被试同意后,用录音笔进行了录音。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后,对被试的主要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2结果

    2.1被试的基本情况

    被试目前读大二,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担任团支书、被连续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且连续获得一等奖学金。另一个方面,被试在大一时,去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过就诊,医生给其开出了两种药,治疗焦虑症。大二时经历创伤,创伤事件被定义为前后发生紧挨的两件事。首先与辅导员发生争执,在场还有同一个班级其他同学。两周后进行入党推优,落选。
, 百拇医药
    2.2被试在创伤前的情况

    在创伤性的两个事件发生之前的一年多时间,也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被试有焦虑的倾向,存在适应不良,并且去医院神经内科尝试接受治疗。但医生在三十分钟不到的一段时间内就确定了被试为焦虑症并给被试开了两种药。被试的具体症状如下所列。

    1 躯体反应。手发颤,生理周期不正常。有些亢奋,一直在说话,滔滔不绝。

    2过度机警。被试强调自己“很理智”,“很清醒”,在被试的录音中出现四次。

    3认知层面。被试在经历创伤事件后,认知层面出现了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与自我失去联系、闪回、恶梦、注意力差或记忆力有问题、理解困难,思考缓慢等问题。

    4 情绪层面。被试在创伤事件发生后,体会到恐惧,没有安全感、无助感,感受到孤立、冷漠或疏远等。
, http://www.100md.com
    5 行为层面。被试在遭受创伤后,出现了退缩或远离他人、回避、进食习惯改变等行为表现。

    3讨论

    3.1被试的心理变化

    通过对与被试的访谈进行分析,在被试经历创伤事件之后,情感变得麻木,感知觉范围变窄,只专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不与他人交往。存在闪回、强迫回忆等。鉴于创伤事件已经发生半年,基本可以断定被试存在PTSD。当提到创伤事件,被试有隔离反应,叙述事件时像是旁观者,不存在情感反应。但当提到自己的改变时,可以在被试的谈话中听出痛苦、恐惧等情绪。

    由于创伤性事件的发生,被试焦虑症状却明显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消失。但这种改变不是良好的变化,是被压抑的,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由于被试的认知资源被占用,无法再去体验自己的焦虑。这种改变不是人格和认知上的积极适应,因此被试在今后的生活中,当创伤事件的影响由于成熟、干预等,逐渐减小后,被试有可能还会出现焦虑。但也不可否认积极的情况,被试在成熟、干预等影响下,认知和人格发生变化,更具有适应性,那么再次焦虑出现的概率会减少。
, 百拇医药
    3.2反思

    笔者曾试尝试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这些在治疗课上学习到的方法,却最终放弃了。笔者不忍心让他们再度一次次体验,那些痛苦的体验。行为主义的疗法让被试眼泪不受控制的往下流;笔者本人内心很受谴责。最后笔者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试图改变她的归因方式,重新进行自我概念的整合,重新给自己定位。让生活重新开始,不再强调自己的失败,而是自己的潜力和希望。

    笔者在这次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收获良多。在本次案例中,来访者更多的需要是支持、关心。抛弃治疗师的身份,作为一个真诚的帮助者出现,对于来访者的治疗,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4结论

    (1)被试存在PTSD;

    (2)焦虑症状在表面上消失,但不是积极成长,需要进行干预。

    (3)对PTSD治疗的方法需要进一步改善,需要更多的考虑来访者本身,作为“人”,而非病人。

    5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89.

    [2]GerardE 著.郑维廉 译.高明的心理人者-心理咨询的操作过程与技能[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0-95., 百拇医药(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