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88064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杨昌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解痉、抗感染、镇痛、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过7d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0-01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部或下腹部持续胀痛或绞痛,甚至出现排尿困难或血尿,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好发于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4例,经B超、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下腹部隐痛、绞痛或剧痛,放射至会阴部,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全部患者中单侧肾结石20例,双侧肾结石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4例,膀胱结石9例,其中伴有肾积水58例。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3.1±10.2)岁;病程6h~8个月;其中男22例,女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4.2±11.1)岁;病程4h~7个月;其中男23例,女14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结石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利尿、解痉、抗感染、镇痛、补液等常规治疗,采用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黄体酮20ml,1次/d,肌内注射;654-2 l0mg、10%硫酸镁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维生素K1 40mg、维生素C2.0g加入林格氏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环丙沙星l00ml,2次/d,静脉滴注[1]。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处方组成为:金钱草30g、车前草30g、海金沙10g、石苇10g、冬葵子l0g、白芍20g、牛膝10g、鸡内金10g、黄芪30g、琥珀6g、甘草6g。气虚甚者酌加人参、党参等;肾阴虚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肾阳虚者酌加肉苁蓉、淫羊藿等,血尿者酌加白茅根、三七粉;湿热重者酌加金银花、萹蓄等;腹痛剧烈者酌加延胡索、川楝子等[2]。上药1剂/d,水煎两次,分早晚2次服用。7d为一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1.3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结石排出,无残留,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有很大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结石体积缩小,数量减少;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或虽有改善,但未见结石排出,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结石体积无改变[3]。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7d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由于尿液中核基质存在、形成结石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抑制结石晶体形成的物质不足等几方面因素而形成。目前西医临床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抗胆碱药物阿托品、维生素K等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降低肌张力;黄体酮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增加管腔内压力,还可使输尿管平滑肌产生节律性蠕动而促进结石排出。如有感染,可加用环丙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

    中医学理论将泌尿系结石归纳为石淋、砂淋、血淋之范畴。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蕴结,化火灼阴,尿中杂质日久聚为砂石。治则以清热利湿、利尿痛淋为法。方中金钱草、车前草、海金沙、石苇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冬葵子行水滑肠、清热排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牛膝利尿通淋、引火下行;鸡内金健脾消积、化石通淋;黄芪补中益气、利尿消肿;琥珀活血利尿、镇静安神;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气虚甚者酌加人参、党参等以大补元气;肾阴虚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等以滋阴益肾;肾阳虚者酌加肉苁蓉、淫羊藿等以补肾助阳,血尿者酌加白茅根、三七粉以活血化瘀;湿热重者酌加金银花、萹蓄等以清热解毒;腹痛剧烈者酌加延胡索、川楝子等以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化石通淋之功效[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9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