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873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周淑华 赵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所接诊的116列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2组均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自拟慢盆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0996-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等[1]。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因病因复杂,病情反复,直接困扰妇女的生身心健康。临床上多采取长期的口服或静点抗生素治疗,但短期效果不明显,且长期使用抗生素存在疗程长、费用高、易产生副作用等弊病。为克服上述困难,我院对2009年12月——2011年1月就诊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自拟慢盆方)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的门诊病人共116例,已婚87例、未婚29例(但有性生活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3年。对照组54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50岁,平均年龄为3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平均病程2年9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月经不规则等,妇检2有宫颈举痛,子宫或双附件压痛,可扪及有压痛性包块。B超检查提示有盆腔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化验可有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可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或血沉块。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头孢西丁4g+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2次;阿奇霉素0.5g+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替硝唑200ml静滴,每天1次,总共用药15天。治疗组加用自拟慢盆方治疗。慢盆方组成:柴胡15g,白芍30g,枳壳15g,败酱草 30g,忍冬藤20g,丹参20g,赤芍20g,黄柏15g,苍术15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天。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标准[2]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B超检查提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及积液;有效:症状消失或好转,妇科检查余明显改善,B超检查提示子宫正常或肥大、盆腔包块及积液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局部病变无改善,B超检查盆腔情况无变化。以痊愈和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c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的“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病症的范畴。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子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有时伴有肛门坠胀,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也可伴有尿频、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痛经、不孕等。该病的发生多与湿热淤积,气滞血瘀有关。湿热之邪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瘀滞,湿热瘀血内结,缠绵日久不愈。七情内伤,肝气不疏,肝气郁结或外感湿热之邪,余毒未清,滞留于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近年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抗药菌株的增多,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3]。笔者认为是抗生素药物能直接进入盆腔的量很少,不能大量接触炎症。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因此自拟慢盆方口服。方中柴胡、白芍、枳壳、行气止痛,败酱草、忍冬藤清热解毒,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利尿。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