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286643
中医治疗胆道疾病的一点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心理医生.上半月》 2011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81-01胆囊炎,胆石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对本病的病理,临床特点,治疗等的论述,散件于历代经著中胆胀,胁痛,肝胃气痛,黄疸等有关章节。如《素问。胀篇》云:“胆胀者,口中苦,善太息。”

    1有关生理

    胆为六腑之一,居于肝下,受肝之余气,内藏精汁。《难经,四十二难》谓:“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汁三合”。精汁即胆汁,它在饮食消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胆互为表里,肝藏血,其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即为胆汁。胆汁的正常分泌同样也依赖肝之疏泄功能。肝与胆都有喜条达之特性;胆之与脾,在对于饮食的运化过程中,相互协作。胆之分泌胆汁,以促进脾之运化功能;脾运则肠道传化通畅,亦有利于胆汁分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土运木达”之生理状态。

    2胆囊炎,胆石症的病因探讨

    根据中医病因学理论,本病的病因不外乎:㈠内伤七情,忧郁,忿怒。首先伤感,以致肝胆失于疏泄;㈡内伤饮食,暴饮暴食,及偏嗜高粱厚味而致湿热蕴阻;㈢为直接感染湿热之邪,充斥肝胆。其转归,都使肝胆失疏而致气滞郁结或湿热内蒸等病理变化。

    3治疗法则

    3.1疏肝解郁法:肝与胆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