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280622
养生节目泛滥谁之过?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心理医生.上半月》 2012年第5期
     “看这种节目不要把它想得太权威,日常的医疗常识和养生知识多了解一些没坏处,但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节目只是保健范畴的应用,千万不要把它当医生。”

    针对现在一波接一波的养生热潮,层出不穷的养生主张真伪难辨。日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Student BMJ》上发表述评,呼吁严格监管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请媒体健康地传播和普及科学正规的医学知识,切莫误导大众。

    养生节目“占领”黄金时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吃得健康长寿,养生意识日益提高。为迎合大众的养生诉求,电视台养生类节目异军突起,已经超过了上百档,并占据着不少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现在最红的一档养生节目,就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和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都是讲老百姓身边的养生治病小常识,受到中老年人的关注。
, http://www.100md.com
    吴孟超院士认为,电视养生类节目火爆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其次,电视具备一定程度的权威性,成为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此外,电视媒体大力宣扬防病抗病的养生疗法,迎合了公众强身健体的需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补充说,还有一个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老百姓只好从其他渠道寻求强身健体的方法。

    电视养生类节目五宗罪

    不过,也有人对电视养生类节目的权威性提出质疑,这些电视上侃侃而谈的专家为我们提供的养生常识是否靠谱?想当初张悟本就曾经在《百科全说》上大谈“绿豆养生法”。

    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重点推荐的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温长路教授用“偷梁换柱、以偏概全、囫囵吞枣、瞒天过海和混淆是非”五句成语来概括当前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五宗罪。
, 百拇医药
    “这五个关于养生的问题需要得到澄清,属于伪中医养生范畴,是造成老百姓养生意识混乱的重要原因。”温长路说。

    温长路说,偷梁换柱是指电视上的所谓专家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样,其实喝水也是养生,所以养生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措施,不是复杂的事。”养生应该是真正符合科学的理念的,是经过科学家们提炼并符合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和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部分,而现在“总有人把过去文人著作中一般的说法,或者老百姓的个案个例一股脑儿拿来都冠以养生的帽子,有些方法还不分青红皂白,人人都可以使用”。

    另外,以偏概全,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有伪专家提倡吃什么养生就号召大家一起,这是不对的”。比如气候干燥的西部和气候湿润的南方,如果用同一种方法让大家去吃就会“吃”出问题。

    所谓囫囵吞枣是指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很多养生家把所有的食物都说成是珍贵的药,把所有的药物和食物都结合起来,这是对中医概念的混淆。食养和食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食养运用的是食物的营养作用,按照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营养为主要目的;而食疗就有治疗性质,有严格的用量、禁忌症等。食物有治疗作用,但绝不等同于就可以把它拿来当药。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一些专家习惯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有局限的,没有最好的药物、万能的药物可以包治百病,一些养生专家夸大了食物和药物的作用,因此就出现了吃绿豆、吃泥鳅包治百病的事例。

    混淆是非是指迎合“以补为尚”的世俗偏见。老百姓以补为尚,总认为养生就是补。温长路说,“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事实上,中医对补是很严格的,且将之细分为劲补、温补和平补,根据每个人身体呈现的状况,决定该用哪种方式进补。

    温长路认为,一些人借着中医和中国文化的深厚关系,以及老百姓对中医的信赖,“打着中医的旗帜到处乱讲”,从而让中医成了养生乱象的替罪羊。

    收视率为王是主要原因

    “电视台简直成了养生台了,随便打开电视挑一个频道,有时候北京台几个频道都是不同的养生健康专家在宣讲,简直是狂轰乱炸。”一位观众对电视上泛滥的养生节目提出了他的看法。
, 百拇医药
    一些专家的观点也相互“打架”,比如,有养生专家说菠菜豆腐可以同煮,黄瓜西红柿可以同食,但又有养生专家说吃了就会出问题。到底听谁的?观众被搞得很是困惑。

    “这些问题要首先问责电视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不负责任的炒作和宣传。其次,监管部门反应迟滞,准入审查制度缺失,以及权威卫生机构未及时回应,也都难辞其咎。”吴孟超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位南方电视台养生类电视节目编导私下无奈地告诉记者,收视率是决定电视台~个节目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而养生类节目是老年观众最喜欢的节目,他们也是收视率统计的重要部分,所以,养生类节目才会如此火爆,占据电视节目的黄金位置。

    对于专家审核方面,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编导说,现在对于专家的界定并没有太明确的规定,节目组在选择嘉宾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考虑,不仅考虑专家的权威程度,还要在外表形象、语言能力等方面符合电视媒体的特有规律,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 http://www.100md.com
    “自从张悟本事件曝光后,我们在专家的选择上要求明显严格了许多,力图从源头上杜绝伪专家的出现。但是,很多时候,我相中的专家没有时间,有时间的专家又不够权威。”这位编导告诉记者。

    作为权威的电视媒体,如何成为类似张悟本这样的“伪专家”的表演舞台呢?张国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大众对健康养生的强烈需求和专家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电视养生节目应该加强监管

    虽然目前电视养生类节目在数量上已经达到泛滥程度,但是与国外相比,在节目单质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日本的养生类节目收视率也是高居不下。其中一台热播的节目《电视加油站》收视率就曾一度高达33.1%。节目中主持人、嘉宾、观众共同交流,一天一个话题,以医学专家为主,其他嘉宾和观众参与为辅。专家结合图板、图表、动画片、外出采访短片等多角度讲解,穿插观众参与和与话题有关的小活动。节目看似形式中规中矩,但主持人调节气氛的功力不浅,使节目显得并不沉闷。
, http://www.100md.com
    在德国,140多家电视台几乎都有养生类节目。不论是公共电视台还是私营电视台,每天至少有10%以上的播出时间涉及健康话题。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点点曾经专门撰文指出,国外并未出现媒体疯狂热捧某位“养生专家”的局面,也没有大众盲目听信某种理论造成社会问题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媒体深知在健康领域,人命关天,一旦出事,相关责任者将被严惩不贷:其次,不少国家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就开始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对“伪健康知识”辨别力较高;最后,各国政府对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管理,始终没有放松。

    张国玺也强调,对于养生类电视节目,公众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看这种节目不要把它想得太权威,日常的医疗常识和养生知识多了解一些没坏处,但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节目只是保健范畴的应用,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医生。

    吴孟超说,公众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关键,而如何进行公众的科普教育,包括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哪些部门实施,哪些人员参与,哪些部门监管和审查,哪些措施和制度来保障,如何严惩不法和违规行为等问题,值得政府和卫生部门深思并具体落实。

    吴孟超院士认为,大众媒体发布健康资讯需要提高门槛,应有正规资质的医学专家顾问团为媒体制作养生类节目时把关定向,以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准确。他呼吁:“传播健康,请健康传播!”

    (编辑:唐棣), http://www.100md.com(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