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41121
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75KB,2页)。

     【摘要】:目的:为了解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体质类型以及为进一步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体质类型调查根据王琦等编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结果:(1)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属于平和体质(49.4%),难以判断占47(13.4%),符合两种及以上体质类型的占81(23.1%);(2)三种不同血糖状态对象9中体质类型的各具体分析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每种体质类型的判定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疑似情况(3.3%-11.5%)不能确定。结论:单纯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的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的综合性实证研究。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中图分类号】R1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63-2

    体质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是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反映,具有个体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它影响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也影响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转归。掌握个人的体质特点,对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认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质辨识比较复杂,需要借助体质量表并结合医生经验加以判断分析。本文主要根据王琦等编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城市社区不中老年人群体质类型进行调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08年开展的对湖州城市社区3000多名年龄在55岁-75岁城市社区常住居民,350名研究对象接受了调查。

    1.2调查问卷体质类型调查根据王琦等编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1]。

    1.3调查方式由本校阳光医疗服务团队的成员组成的23人的暑期社区专业团队,由3名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对团队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

    1.4体质分类判定的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认定的标准,具体内容如下: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方法为: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简单求和法。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0~100分。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具体判定标准为: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

    1.5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经指导教师审核后由两名学生进行双遍数据录入和校对,录入数据用EXCEL3000,校对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不一致者查阅原始资料进行改正。分析采用SPSS12.0。

    2结果

    2.1基本情况总共350名研究对象接受了调查,男性107人,平均年龄为68.85±5.73岁,女性243人,平均年龄为63.99±9.05岁。

    2.2调查对象体质类型评定结果不同性别调查对象9种体质类型的单项分析结果在平和体质(χ2=7.08,P=0.03)、气虚体质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χ2=12.23,P=0.00),其余类型均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符合任何一种体质类型占22.7%,符合两种及以上体质类型的占12.8%无论任何一种体质类型的判定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疑似情况不能确定(表1)。

    3讨论

    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体质类型总体分布为:平和质(49.4%)>符合两项及以上体质类型(23.1%)>气虚体质(14.0%)>难以判断(13.4%)>痰湿体质(8.6%)>阳虚体质(8.0%)>阴虚体质(6.9%)>血瘀体质(6.6%)>气郁体质(5.1%)>特禀体质(2.9%)>湿热体质(1.1%)。本结果与国内学者采用同一问卷对同年龄段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差距,陈润东博士对广东50-60岁年龄段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气虚体质(42.81%)>痰湿体质(37.70%)>血瘀体质(24.17%)>阳虚体质(22.58%)=阴虚体质(22.58%)>气郁体质(7.24%)>平和质(2.77%)>湿热体质(2.34%)>特禀质(0%);60-80岁年龄段人群结果显示:气虚体质(57.71%)>痰湿体质(38.32%)>阳虚体质(23.60%)=阴虚体质(23.60%)>血瘀体质(22.20%)>平和质(1.64%)>气郁体质(1.17%)>湿热体质(1.17%)>特禀质(0%)[2]。

    分析调查结果与文献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的原因如下:(1)鉴于问卷比较通俗易懂,考虑到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都比较容易理解字面意思,在培训与调查过程中均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2)调查对象具有地域上的差异,由于体质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生活条件、饮食结构、地理环境、职业、遗传、后天的年龄、饮食劳逸、情绪、疾病等诸多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的调查对象与广东地区存在着饮食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也是原因之一[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