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3364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5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25-1

    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护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发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把握好患者的心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门诊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职业等不同,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有所差异。

    1.1门诊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愿望,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
, 百拇医药
    1.2多数病人求治心切,都希望尽快办理就诊各项手续,缩短等候时间。但是一般都要经拿号候诊、检查、缴费、治疗等过程。如人多排队,会浪费时间,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常产生焦虑情绪。

    1.3有的患者首次来院就诊,对医院环境不熟,对就诊程序不了解,加上对自己的疾病缺乏判断,对医生如何治疗心里没底,故会产生惧怕。

    1.4有些病人由于身体不适明显,往往对解除病痛表现出急躁情绪。有些病人一进治疗室,就要求医护人员赶快给他治疗等,1.5重症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想尽快找到医生看病;边远地区来的患者不想在医院滞留很长时间,所以这类患者对选择医生不挑不拣,服从门诊护士的安排。

    1.6一些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优越的患者就诊时往往选择年资较高的医生,并按自己对疾病的理解希望医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诊断病情;对医生开的检查、治疗项目及药品等按自己的理解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期望优质的服务。
, 百拇医药
    1.7中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时间就医,又经过多家医院的诊治,对自己所患疾病相当了解,对各个医院的医疗条件、技术水平都比较熟悉,他们就诊时选择知名度较高的老专家或多次给自己看过病的医生,而且要求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医学知识给予讲解,他们对检查治疗往往要和医生反复商量才能确定。

    2护理体会

    2.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工作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及时解答患者不同层次的问题。有效的沟通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越来越让我们觉得只有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善待患者,才能赢得医疗市场[1]。

    2.2重视导诊,分诊工作,应为初诊患者介绍医院科室设置、诊室位置、检查疾病时应注意的事项、医生的专长以及疾病防治知识等;按轻、重、缓、急、老、弱、幼、残做好分诊,避免或减少患者就医时的盲目性。患者在候诊期间可以发放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供患者阅读,为患者解答疑问,从而使患者觉得候诊时并不十分无聊,焦躁情绪也得到缓解,保持了。
, 百拇医药
    2.3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对农村来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答清楚有关事项。对待老人要尊重耐心地解释,对待小孩要采取鼓励和夸奖的方法。做到服务热情,护理耐心,使他们感到到院如家,从心理上除去恐惧感。

    2.4治疗时要统筹安排,提高效率,不要让病人等候时间太久。对病情较重的患者,积极护送并联系专科医生接诊,通过相关的护理知识来解除或缓解患者的不适。对于慢性病患者,建议他们避开门诊高峰期,在医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就诊,使他们在咨询时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对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就诊计划,提高他们的就诊效率。

    2.5做好健康宣教,来门诊就诊的病人,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的痊愈及预后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就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利用板报,口头讲解,健康教育小册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充分调动病人参与保健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http://www.100md.com
    2.6门诊各诊室要地净窗明、阳光充足。医务人员衣帽整洁、面带微笑,配带工作牌。为就诊者创造一个优美、宁静、舒适的诊疗环境,消除陌生和紧张感。

    2.7建立患者疾病档案,管好患者的资料,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定期随诊,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可建立定期随访,电话预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门诊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及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医学、心理学、论理学、语言学的基础和交流技巧,要有耐心、诚心、细心、同情心与责任心,以诚换真。用关心、真诚和微笑对待就诊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并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只有真正抓住患者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揭海燕.浅谈护患沟通的必备条件[J].健康心理学杂志护理学专刊,2000,8(9):100., 百拇医药(邹美凤 刘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