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27371
中草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32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96KB,2页)。

     【摘要】采用鸡矢藤、天胡荽等中草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32例,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结果表明:在辨证准确、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的保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疗效显著,对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相比西药治疗,中草药治疗效果更可靠,可以避免西医药物的副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草药治疗;鸡矢藤;天胡荽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48-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尤其是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特定的上消化道症状,但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和肿瘤,无肝胰胆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1]。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和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由于发病率高,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至今未有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疗效可靠。且很少有毒副作用。笔者用鸡矢藤、天胡荽等中草药(自拟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满意。并与曲美布汀和法莫替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0月诊断明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62例,分成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5年。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7~60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5.1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胃肠动力学》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2],①在过去l2个月中,累计至少有12周出现下列表现:持续或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早饱、饱胀、嗳气、反酸、恶心、食欲减退;②经包括内镜在内的检查未发现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1.3排除标准

    ①近4周内服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②有相应的药物过敏及禁忌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肾、呼吸、血液和内分泌疾患;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有精神障碍者;⑤年龄在16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⑥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4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肝胃不和证的诊断标准,即症见胃脘痞满,闷胀不舒,胀及两胁,嗳气泛酸,恶心欲吐,或心烦急躁,两胁气窜走痛,舌质暗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或细弦。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曲美布汀0.1g,每日3次,加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饭前30min口服。

    2.2治疗组鸡矢藤(鲜品)150g,或者(干品)60g,天胡荽(鲜品)150g,或者(干品)60g,生姜30g,陈皮15g,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

    两组均每周复诊1次,连续4周,每周复诊记录症状以作疗效评价分析。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方法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4],对此病治疗前后的6个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嗳气、泛酸、恶心)进行评分,评分办法按0、Ⅰ、Ⅱ、Ⅲ级分别评定,每级5分。0级表示无此症状或症状消失;Ⅰ级表示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可以忍受;Ⅱ级表示症状明显,已影响工作,尚可以忍受;Ⅲ级表示症状严重,妨碍工作生活,不能忍受。

    3.2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60%≤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症状有好转,30%≤疗效指数<60%;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3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4治疗结果见表1。

    两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性,P>0.05。

    3.5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组别/

    症状皮疹腹泻恶心下肢

    乏力头晕发生率

    治疗组

    对照组0

    10

    21

    10

    21

    16.3

    23.3

    分析显示: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只有1例出现轻度的恶心,未作任何处理,症状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而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需停药)、腹泻2例、恶心1例、下肢乏力2例、轻度头晕不适1例。除皮疹的1例终止用药外,其余的继续用药,症状亦逐渐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4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报道称其患病率高达20%~30%,年病发率在1%以上,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5]。现代医学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仍不十分明确,多认为与胃动力异常、胃酸分泌异常、HP感染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当前治疗主要以抑酸抗酸、促胃动力及抗HP治疗为主,如吗丁啉、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等药[6],但是这些药物的长期疗效欠佳,易复发。FD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痞满”、“嘈杂”“反酸”等范畴,临床以“胃脘胀”为主症。或早饱、嗳气;或恶心、呕吐;或反酸、烧心等一系列症候群[7-9]。其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多表现为肝胃不和型。临床上我们用自拟的中草药汤剂辨证治疗此病的肝胃不和型,收效满意。方中鸡矢藤,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等功效,其化学成分中含猪殃殃甙、鸡矢藤甙、鸡矢藤甙酸等有极强的抗菌作用,对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于各类感染及急痛症,如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湿疹及疮疡肿毒等。天胡荽性平,味辛,归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化痰之功,用于急慢性肝炎、肾炎及各种肠道炎症。生姜合陈皮,行气止痛,温中降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48页)

    逆,止呕,通降胃气而行滞,并疏肝理气,以解肝气之郁滞,兼化湿醒脾,养胃散滞气,擅治气机郁滞之胃脘疼痛,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之效,肝胃同治,疏散缓柔,用于肝胃气机郁滞最宜。该方药味少、疗效肯定、价廉、简易方便,且副作用小,鸡矢藤与天胡荽特别是在岭南、两广地区,分布较多,四季均可采收,鲜品效更佳,对于居处在农村的患者可推广使用。而干品则方便储存、流通,更适宜全国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