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4018
浅论痹症的辨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关键词】痹症;辨症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04-2

    痹症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引起肌肉、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痛风、末梢神经炎等疾病。本病极为常见,不论性别、年龄均可罹患。潮湿、寒冷、气候急剧变化等地区,更属多见。

    关于痹症《内经》中已有专篇,其中偏重在论,强调外邪的侵袭。《内经》根据邪气的偏胜,立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其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根据邪气内及五脏的不同,又有五痹之称:其曰:“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咳;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以尻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饮而出不得,中气喘急,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根据邪气伤人的季节和部位的差异,又分论为皮、肌、筋、脉、骨痹,经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秋遇此者为肌痹;以冬遇此者为皮痹。”到了汉代,张仲景称本病为“历节病”,唐宋时期的医籍称“白虎病”,金元医家,如李东垣、朱丹溪则称本病为“痛风”。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强弱、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卫气空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感受外邪是发病的外在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