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015
MRI评价运动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853KB,2页)。

     【摘要】目的:利用MRI检查技术,探讨运动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临床诊断脑血管痴呆病人的MRI资料,评定运动前后血管性痴呆病人病灶的范围和信号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人均行药物治疗,应用运动疗法后,梗塞灶明显变小的350人。病变范围增大、出现新病灶的60人。MRI能够观察病变的范围、评定疗效以及转归情况。结论:MRI能够评价运动在脑血管性痴呆中作用,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核磁共振;运动;脑血管痴呆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08-2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万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症。在我国,VD发病率占老年性痴呆的60%~70%[2]。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极大的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目前尚无肯定的方法可以预防VD。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长期的适宜运动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8月-2010年4月期间42800患者中,发现行MRI检查2次以上的50-60岁有不同程度痴呆410人,对其生活方式,尤其康复运动前后的MRI观察比较,提高MRI在评价运动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病人的选择

    首诊均为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08例,女性142例。患者中患高血压405人,脑缺血性疾病410人,糖尿病385人,心脏病的75人,有吸烟史335人,长期饮酒的130人,在外企、私企工作的290人,担任中层以上领导岗位的78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85人。患者至少MRI检查2次,最多的达10次检查。常见的症状除了肢体、语言的障碍外,最多的是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占90%以上。治疗药物有:改善脑循环药物[3]、胆碱酯酶抑制剂、脑代谢激活剂、脑保护药物[4]。

    1.2检查方法

    使用1.5T SIEMENS MRI扫描仪,MRI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MRA。扫描参数:矢状位T2-TSETR=4000ms,TE=119ms;冠状位T2FLAIR:TR=9000ms,TE=114ms,TI=2400ms;轴位T2-TSE,PROP,TR=4000ms,TE=119ms;T1-SE TR=490ms,TE=8ms,轴位T2FLAIR:TR=9000ms,TE=114ms,TI=2400ms;轴位DWI(b=1000s/mm2):TR=3600ms,TE=100ms,并产生ADC图。激励次数均为1-2次,层厚5mm,层间隔1mm,视野(FOV)32cm×32cm,矩阵512×256。MRA,3D-TOF法,TR=37ms,TE=5.13ms。95例加做了Gd-DTPA增强扫描,剂量0.2ml/kg。

    1.3运动方法

    1.3.1自身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跳交谊舞、公园健身器材、织毛衣、弹琴、书法等,每天锻炼由30min开始,最后达到2h。

    1.3.2功能性恢复运动针对患者的运动障碍的程度、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以及康复科医师的指导,设计和选择与自身匹配的运动,如工艺、木工、雕刻、游戏等。

    1.3.3心理性运动患者在出现身体功能障碍时,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否认、愤怒、抑郁、失望等不安的状态;常用的运动方法有:设计陶艺、金工、术工、自身敲打等活动进行宣泄。

    2结果

    410例患者中,均行临床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中,采取三种运动方法,不配合运动的指与发病前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主动配合的指均进行三种运动方法,被动或家属看管下的运动只做功能性恢复运动或/和其它两种方法运动一起进行。不配合医师指导运动的患者50人,主动配合运动的180人,主动配合运动和被动运动联合应用的120人,被动或家属看管下的运动60人;临床上痴呆明显缓解的有350人,其中主动运动的177人,主动配合运动和被动运动联合应用的118人,被动运动的48人,不运动的7人,没改善或加重的60人,其中主动运动的5人,被动运动的11人,不运动的43人。

    MRI表现:第一次检查发现急性脑梗死病变的395人,慢性缺血性病变55人,病灶多在脑皮质、皮质下,基底节区域,单发或多发;脑白质缺血的占325人,表现为脑白质脱髓鞘征象。所有病人均行药物治疗,配合运动疗法后,梗塞、出血灶明显变小的350人,脑出血病灶均液化或消失。病变范围增大、出现新病灶的60人。MRI信号改变同一般梗塞相一致,首次检查表现为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或低信号,压水像稍高信号,MRA发现局限性血管狭窄、闭塞,斑块形成;复查主要表现为T1、DWI、压水像低信号,T2呈高信号;部分病人呈压水像高信号。MRI检查主要观察的是病变范围,评价疗效及转归情况。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运动前后梗塞灶变化情况(配对t检验)

    组别差值*均值差值标准差ntP

    主动运动8.32*13.041808.560.000

    主动+被动运动8.08*10.161208.720.000

    被动运动2.41*7.81602.400.020

    不运动-5.38▲11.0650-3.440.001

    *指运动前后梗塞灶差值;▲不运动梗塞灶变大

    由结果可见:只要运动梗塞灶面积均有缩小,且治疗前后面积缩小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运动梗塞灶面积均明显扩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MRI作为高新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同,他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日益增多的成像技术在不断弥补其不足,尤其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我们总结410例临床诊断的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通过总结回顾,首次MRI检查梗塞面积>5cm2,340人,<5cm2的70人;运动后复诊,梗塞面积>5cm2的131人,<5cm2的269人;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表明运动对脑血管性痴呆的改善有明显的意义,尤其是主动运动,主动、被动联合运动更加明显;单纯药物治疗而不运动的效果较差,预后不良,生活质量相对低下。

    目前,VD的高发频率,使其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号杀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安排的运动训练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活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促进学习记忆,促进局灶缺血后学习记忆恢复,可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常见的VD的病因有高血压病、脑缺血性疾病、糖尿病、心脏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社会-心理压力、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受教育的程度等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痴呆的发生和发展;我们的病例资料与之相符合。其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发病假说:中枢神经递质、能量代谢、自由基、神经毒作用等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