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3888
中医维药配合理疗诊治48例盆腔炎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关键词】盆腔炎;中医维药配合理疗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42-1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育龄妇女。临床上以下腹疼痛,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失调,白带量增多等为基本特征,急性炎症往往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笔者从2006年至2010年,采用中医维药配合理疗法治疗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46.52岁。43例已婚,5例未婚。病程最短5天,最长14年。发病在1年以内16例,1-5年23例,6-10年7例,10年以上者2例。有分娩史22例,人流史17例,上避孕环史9例。

    1.2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①下腹痛(一侧或两侧),坠胀。②肛门坠胀感。③月经失调,腰骶酸痛。④白带增多。以上症状具有1项或2项以上者。(2)妇科检查:①阴道潮红,分泌物增多。②子宫体积增大,活动受限且有压痛。③子宫旁组织增厚压痛。④单侧或多侧辅件增粗压痛。⑤触及盆腔包块。(3)实验室检查:①血象升高或不升高。②B超示:子宫后方液性暗区或证实为炎症性包块者。除外接受其他治疗者。
, 百拇医药
    2治疗方法

    2.1中医维药内服中医维药辨证分型施治。根据盆腔炎的临床主症精心辨别,区分黑胆汁液型,胆汁型积血型及其他病变引起的盆腔炎。结合调整病原症型全面分析辨证治疗。自拟五草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药蜀葵花15g,铁线蕨12g,锦灯笼15g,龙葵果20g,芝麻20g,本方具有消炎除肿,清理止痛之功。

    2.1.1黑胆汁液型13例精神抑郁,下腹痛,带下量多色白,食欲不振,舌质暗,脉弦细。治以清除异常黑胆汁,消疏病证质止带,方以基本方加制茴香12g,琉璃苣10g,破布木实10g,蜜蜂花10g。

    2.1.2胆汁型16例发热恶寒,口苦咽干,小腹胀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呈脓样有臭气,阴中瘙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除热清毒,清除异常胆汁。方以基本方加菊苣根30g,菊苣子15g,菟丝子15g,地锦草20g。

    2.1.3积血型19例下腹痛,腰疼痛,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带下量多,色深,质稠,舌质厚苔,脉沉弦。治以疏散病症质燥湿,理通消肿。方以基本方加菝葜12g,金盐花10g,车前子10g,红枣20g。
, 百拇医药
    2.2中药维药理疗

    用维医药莳萝子10g,马齿竿子12g,铁线蕨10g,龙葵果30g,水煎取汁,浸泡药垫20min后,敷于小腹部,通理疗机,采用红外线离子导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盆腔,加速腹部血液循环,促进盆腔药物吸收。10天为1疗程,不愈者可连用2-3个疗程。

    3结果

    3.1疗效评定(1)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妇检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子宫活动度好转,包块明显减小。(3)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治疗效果48例中,配药10剂,理疗1个疗程痊愈21例,2个疗程痊愈16例,1个疗程好转7例,3个疗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7%。

    4典型病例

    患者,女,34岁,已婚。初诊日期:2006年4月21日。主诉3年前因不全流产行清宫术后,白带量多,下腹隐痛,自服金鸡片等消炎药后,症状时轻时重。近2个月腹痛加重,曾在本院门诊静点青霉素、甲硝唑等药效果不佳。现症见:腹痛拒按,带下量多,质粘稠,臭秽难闻,外阴瘙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经产式阴道入口,阴道畅通,阴道壁潮红,子宫颈肥大,I度糜烂,宫体后位压痛明显,双侧附件增粗,有压痛。B超示:子宫后方积液,提示盆腔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8.6X109/L。
, 百拇医药
    诊断:妇科腹痛,盆腔炎。治以除热消毒,清除异常胆汁。方以菊苣根30g,菊苣子15g,菟丝子15g,地锦草20g。5剂,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理疗。5日后诸症减轻,继用上方治疗5日,临床症状消失,已痊愈。考虑到其患病时间已久,为巩固疗效,又治1个疗程以防止复发。

    5体会

    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者病重势急,慢性者反复发作,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虚弱,气质失调,营卫不和,病质瘀滞而发病。由于寒、湿、热三者相互转化,可导致肿血瘀。用中药理疗,内外合治,有相得益彰,珠联璧合之意。对急性盆腔炎应采用积极彻底的治疗方法,避免贻误而转为慢性。对慢性盆腔炎治疗,应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否则难以获得痊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