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0684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38KB,2页)。

     【摘要】目的: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住院的基底节区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组(简称治疗组),经过3周治疗后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测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SS评分(t=-2.574,p=0.014)及ADL(χ2=8.093,p=0.044)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单项评分显示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中痊愈+显著进步27例占90%,对照组中痊愈+显著进步18例占60%(χ2=7.225,p=0.027),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亚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可行、有效,且主要表现在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方面。

    【关键词】脑出血;亚急性期;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89-2

    本研究旨在以两组基本资料一致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前后对照研究来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1研究方法入选病例均为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在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基底节区出血的60例亚急性期保守治疗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60.52±12.88岁,用SA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西医对照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观察且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对照组只接受基本内科治疗:包括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保护脑组织,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止血药物等。治疗组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1次/日,持续3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BI评分、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发病天数、出血量(按多田氏血肿量计算公式计算,出血量=π/6×长轴×短轴×层面厚度)等资料单因素分析两组入组时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

    2纳入标准按照中国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明确诊断为脑出血者;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治疗方案的相关规定,选择头颅CT显示基底节区出血,且未行颅脑手术者;CSS评分在7分以上,且患侧上、下肢肌力在四级以下者;首次发病,或前次发病未遗留任何功能障碍的复发者;发病3d~21d,且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由于外伤、肿瘤、脑血管畸形、抗凝药物等引起的继发性ICH和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其他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超过中风的疾病或状态者;所有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排除。

    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采用P=0.05水准。

    4结果

    4.1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治疗组CSS评分减少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574,P=0.014)(表1)。单项功能恢复情况:面瘫、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手及语言恢复情况的单项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P=0.011)、下肢功能(P=0.005)及步行能力(P=0.015)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无差异。

    ①治疗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P<0.001,②对照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P<0.001。

    4.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02);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44)。经治后,治疗组依赖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独立者为11人,占36.67%;日常生活能力达轻度依赖者为17人,占56.67%。对照组中以轻型和中型依赖比例较大,分别为36.67%和30%,达完全独立者仅为8人,占26.67%。两组治疗后依赖程度比较(χ2=8.093,P=0.044),有统计学差异(表2)。

    4.3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7和18、2和9、1和3(χ2=7.225,P=0.027),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3)。

    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出血性中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主要表现在肢体功能的恢复上。

    6讨论脑出血的重要病理改变是出血后脑组织高度水肿,周围脑组织受压后软化、坏死。有研究通过对患者发病后1~5d和13~19d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动态观察,发现病变侧血肿周边区的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比显著降低,提示脑出血后2周左右rCBF较早期有所下降[1]。大量研究表明ICH后亚急性期的病变是影响生存率和病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治疗也是脑出血治疗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2]针刺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内都降低,对急性脑出血后TNF-α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TNF-α能独立预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大小[3],针刺就能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而减轻脑水肿。有研究通过观察脑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针刺可使出血后血肿周围的微血管形态发生改变,有效地促进侧枝循环,改善微血管的机能状态,显著增加脑出血后脑局部血流量,减轻进一步发展的脑水肿,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因局部脑血流降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对保护脑细胞、避免脑细胞损害及本病预后均起积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