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3年第9期
编号:12683496
马春芬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经验总结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3年第9期
     【摘要】 产后身痛是产后病中较常见的疾病。马春芬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内伤气血为主、兼外感风寒湿是导致产后身痛的主要病因,并将本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强调治疗产后身痛应从补气养血,调补肝肾着手,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产后身痛;临床经验;马春芬教授

    【中图分类号】R271.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125-01

    产后身痛是产妇在产褥期内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出现肢体筋骨关节肌肉酸楚、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又称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风湿病、产后风。

    马春芬主任医师,河南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治疗产后身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马春芬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产后身痛是产褥期常见病之一,始见于《诸病源候论》,“产者伤动血气,劳损脏腑,其后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虚伤之,致发病者,故日中风。若风邪冷气,初客皮肤经络,疼痹不仁,苦乏少气”。

    马春芬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擅长中医妇科经带胎产及各种疑难杂病的治疗,认为本病发病病因有二:一是由于产后血虚,关节肌肉得不到足够营养,以致肢体麻木疼痛;二是产褥期出汗较多,身体抵抗力下降,毛孔张开,容易感受风寒邪气,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疼痛。病程日久,肝肾失养,气血失调。其病机特点是以内伤气血为主,而兼外感风寒湿,临床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故与一般痹证不同。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以养血益气、补肾为主,兼以祛邪。但祛邪之时,不可峻投风药,过量必耗伤气血。

    2 治疗方法

    马春芬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疾病,重在辨证论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 百拇医药
    立法方药,临证治病,不求病同,但求症同;方证相符,疗效显著。本着致病求本的原则,治疗以补气养血,调补肝肾为主,兼以祛邪。临床上导师喜用古方,独活寄生汤原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此方出于《备急千金要方》,多年来导师用此方在治疗产后身痛效果确切,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黄芪、茯苓、甘草益气固表;独活、秦艽、防风除湿止痛;桂枝、细辛温经散寒止痛: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综观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可使气血充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病愈,故临床以此方治疗产后身痛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3 病案举例

    赵某,女,28岁,2013年3月10日初诊。病史:患者产后32天,全身关节疼痛。诊见:产后汗出量多,常常上肢裸露被外,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无定处,以双上肢为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产后身痛。证型:风寒证,治法:补气养血,散寒除湿。方药: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5g,防风10g,当归15g,川芎10g,杜仲15g,川牛膝20g,党参10g,黄芪20g,茯苓15g,威灵仙15g,木瓜10g,炙甘草3g7剂,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温服。嘱服药后勿令汗出受冷,注意保暖。3月18日二诊:诉身痛有所好转,轻微汗出,舌脉同前。原方效佳,效不更方,守方继用10剂,以固疗效。3月29日三诊:诉身痛大减,轻微汗出,舌脉同前;续上方10剂。此后数次复诊,于2013年5月8日来诊,诉已无不适,诸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语:“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产后气血虚损,肝肾两亏,卫表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滞留于肌肉关节,不通则痛,产后气血虚损,经脉失养不荣则肢体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故产后身痛其特点为以虚为主,兼夹外邪。治疗时要紧扣病机,以补气养血,调补肝肾为主,佐以祛邪之品,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现代药理研究,此方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菌消炎镇痛作用,故能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6—208.

    (收稿日期:2013.07.09), http://www.100md.com(李佳浍 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