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596375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5年第7期
     【摘要】以刘渡舟的《伤寒论校注》和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为蓝文,查询文中关于谵语的条文,归纳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谵语的六经辨证和治疗。谵语在《伤寒论》中可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中,病机为津少、阳亡、胃燥、腑实、血结、肝胆郁热,治法有泄热和胃、清热养阴、通腑泄热、温阳固脱、和解少阳、疏肝泄热等。

    【关键词】谵语;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中图分类号】R222,R25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05-02

    谵语一证,是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为特征的一种临床表现,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解释本证曰“伤寒谵语,何以明之?谵者谓呢喃而语也,又作谵,谓妄有所见而言也,此皆真气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本证多见于实证、热证之中,语声高亢有力,语言逻辑紊乱,与郑声语声低微表现不同。《伤寒论》中言“实则谵语,虚则郑声”是说谵语多见于实证,郑声多见于虚证,但临床上并不绝对,医者要根据症状辨别虚实。

    1谵语的病机

    《灵枢·经别》云:“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说明阳明病可影响心神。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指出谵语病机为:“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则热气归焉。伤寒胃中热盛,上乘于心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