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835830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5例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4期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表明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疾病;斑块;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47-0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易造成脑组织暂时性缺血缺氧,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眼前一过性黑蒙、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大量研究指出,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且大多为一过性表现,极易对疾病的尽早发现与及时治疗造成延误,因此,对于缺血性脑疾病的预先诊断显得尤为重要[2]。笔者通过对65例缺血性脑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期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23±12.82)岁,其中2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史,19例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8例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7.94±11.83)岁。研究组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4]两组研究对象均取仰卧位平躺于台上,选用全数字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PHILIP iu-22)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查前将探头频率调整为3~9MHZ。检查时需充分暴露颈部,分别对两侧颈总动脉的起始端、主干及分叉部与颈内动脉近段进行连续横、纵断面探测。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存在、内-中膜厚度的改变、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表面的回声情况。在图像上颈动脉中膜表现为典型的双线征,通过测量两线间的距离得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颈总动脉分叉前2cm处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值,通过多普勒法测定对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疾病的重要病因,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在颈动脉内膜表面常形成局限性的斑块隆起,从而造成管腔狭窄。轻度的管腔狭窄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随着斑块隆起程度的增加,当狭窄程度超过60%时,患者会出现眩晕、复视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如不及时发现治疗,隆起的斑块发生脱落,极易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的血液循环系统中,造成脑卒中等严重后果[5-6]。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斑块的大小、性质及管腔的狭窄程度,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进行准确的预测[7]。此外,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相比传统的脑血管造影,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因而逐渐受到临床上的青睐。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0.77%、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为95.38%、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36.92%。其中内-中膜厚度增加为动脉硬化早期的重要影像,预示脑卒中危险性较高,运用超声对其进行评估,可以较直观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以及临床用药的效果。同时,检查时可判断斑块性质,若出现弱回声斑块,则预示该斑块结构不稳定,可脱落导致卒中,而斑块显示较强回声和表面钙化时,则危险性相对较低。超声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一般内径减少30%为轻度,30%~69%为中度,大于等于70%则为重度,狭窄越严重,脑血液供应越少,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高,此外,不同程度的狭窄也指导临床选择内科或介入治疗等不同应对措施。因此,颈部血管超声对斑块厚度和性质、狭窄程度等进行检测时,有利于评估斑块危险性,进一步评估脑缺血程度,以便为临床及早以及合理的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研究显示[8-10],高内-中膜厚度和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患者,其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得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可共同并独立对缺血性卒中风险进行预测。因此可通过对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检测来预测脑卒中风险,该值越低,则风险越高。RI值越高,一般大于0.75则表明脑血管外周阻力大,发生脑血管缺血的可能性大,卒中风险高。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诊断及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娴.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联合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J]. 淮海医药,2012,30(2):142-143.

    [2] 赵金才,白如娣.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对比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3):262-264.

    [3]毛俊杰,阚艳敏. 颈动脉超声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02-103.

    [4]凌天金,刘娟,周华东,等. 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7):467-470.

    [5] 白雪、王翠、林占峰,等.超声与CT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J]. 疑难病杂志,2009,8(10):613-614.

    [6] 钱岚,王晖,王武,等. 联合应用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160-6161.

    [7]朱松岩,唐晓兵,姜瑞华,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脑梗塞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232-1234.

    [8]王硕,罗建方,黄新胜. 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3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663-664.

    [9]张潭,任书堂,秦艳娟,等.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5):702-704.

    [10]杨新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54-55.

    (收稿日期:2016.03.01) (陶珍 郭凯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