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420544
《伤寒论》指导脉诊的客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7期
     2.2 进行脉诊客观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不仅在理论课中是学习的难点,在实训课中也是考试的重点,更是学生走向临床必备的技能之一。目前的中医诊断学之脉诊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于一些体验式练习[4-5]。但脉象的错综复杂使得学生很难领会与理解,导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中一直不够透彻与实际,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脉诊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将以实践的形式服务于临床,只有通过勤加练习不断总结脉诊理论,才能提升指下感觉的准确性,如能将可靠的客观化仪器辅助于教学将促进脉诊教学效果的提升。

    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多学科合作的形式研发出脉诊仪应用到临床与教学中,目前有关脉诊仪的硬件、软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ZM系列脉诊仪应用廣泛,已能够识别出常见脉象如浮脉、沉脉、数脉、涩脉等16种脉象[6]。在脉诊教学中,在讲述完脉诊原理和理论部分后,即可在脉诊仪上开展高频率的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特征识别与体会,如能坚持使指下感觉形成指感记忆,则对于脉象的准确真实判定至关重要,不仅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脉诊的“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也不再是难事。

    3 脉诊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脉诊作为一种理论性极强且操作又极细致的诊法历来是“教师教的沉重、学生学的伤心”,但“切而知之谓之巧”亦说明脉诊是一种可通过技能训练达到强化记忆的诊法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