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10348
西药联合平肝定眩方对原发性高血压60例血压水平及RAAS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9期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平肝定眩方应用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予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拟平肝定眩方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BP、SBP及RAAS相关指标AngⅡ、肾素、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药联合平肝定眩方可降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AS相关指标水平,改善血压,不良反应低。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平肝定眩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8-0088-03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病,也是引发各种心脑血管恶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约有20%的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极高,且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抑制RAAS的激活有利于稳定血压水平。原发病高血压在中医中归为“眩晕”“头痛”范畴,因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因此中药治疗在临床较为常见[2]。本研究观察西药联合自拟中药平肝定眩方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入住治疗的119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48~68岁;平均(58.29±4.63)岁;病程3~7年,平均(5.44±1.05)年。观察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49~67岁,平均(58.38±4.87)岁;病程3~8年,平均(5.61±1.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两组患者晨起测量血压其中舒张压(DBP)≥90 mmHg,收缩压(SBP)≥140 mmHg,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②中医证型诊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耳鸣,目眩,失眠,面色潮红,口苦咽干,舌红苔厚黄,脉弦数,符合《中医内科学》中肝阳上亢证型[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均为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意识清楚,家属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药物禁忌症等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起始剂量每次5 mg,1次/d,后逐渐根据患者血压水平调整至每次10 mg,连续服药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平肝定眩方治疗,组方:天麻、刺蒺藜、茯苓、黄芩、杜仲各10 g,钩藤、夜交藤、石决明各15 g,枸杞子20 g,陈皮25 g,甘草5 g。水煎服400 mL,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血压水平:采用水银柱血压计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的DBP与SBP水平。②RAAS指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晨起采集患者静脉血液5 mL,分离血清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③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查;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DBP及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RAAS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RAAS相关指标AngⅡ、肾素、AL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的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经检查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现象。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收縮期与舒张期血压长期升高为临床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与环境、遗传、饮食等密切相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RAAS是调节神经、体液平衡的主要系统,也是调节血压水平稳定的重要系统。若RAAS出现紊乱现象,肾素、AngⅡ、ALD等相关指标急剧升高,则会引起严重的水钠潴留现象,并使血管强力收缩,进而产生高血压现象,因此稳定RAAS,降低肾素、AngⅡ、ALD等相关指标对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治疗方针,但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4]。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西医学病名,在中医学中并无记载原发性高血压,但中医学根据其症状表现归为“头痛”“眩晕”的范畴。目前以肝阳上亢为证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最为常见,中医古籍《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此病与肝密切相关,主要由肝阳风火盛,上扰清窍,肝肾虚衰致使发病[5]。因此中医用药原则应平肝定眩,清火熄风,滋阴柔肝。本研究采用的自拟平肝定眩方中天麻,具有息肝风、平肝阳的功效,常治疗因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及头痛;钩藤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清热之功,天麻与钩藤合用即可达到平肝抑阳的效果,两者是为君药。刺蒺藜疏肝平肝,疏散风热,减轻头晕目眩等症;石决明为平肝潜阳,疏散肝热要药,并能滋养肝肾阴虚之症;加用杜仲补肝益肾,扶正培本,三种药物不仅能增强息风平肝之功效,并能滋补肝肾,固本培元,是为臣药。黄芩清除肝热,避免肝热上行;茯苓药性平和,归肾经,补中扶正,不伤正气;枸杞子明目补益,滋肝益肾;夜交藤可定志安神;陈皮为理气要药,可燥湿化痰,行气止痛,五药合用可达到滋肝益肾,化痰理气的效果,是为佐药。甘草药性平和,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用达到平抑肝阳,滋补肝肾,化痰理气,降压清眩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中所含的天麻苷等物质对血管收缩及阻力具有抑制作用[6];钩藤中含有的钩藤碱等化合物质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7];刺蒺藜的水浸液物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水平[8]。另外观察组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予以治疗,此药物为常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效果明显,主要机理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降低血管的阻力进而控制血压,此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DBP、SBP水平及RAAS相关指标AngⅡ、肾素、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自拟平肝定眩方有助于扩张血管,稳定RSSA,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在临床的发生。另外发现两组并无不良反应的发生,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平肝定眩方可降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AS相关指标水平,改善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秀芬,张展.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7-135.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2-31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0.

    [5]洒荣桂,李七一,黄月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特色疗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5-19.

    [6]阚振棣,刘岩,杜武勋,等.天麻钩藤饮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37(2):367-370.

    [7]高晓宇,丁茹.钩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3(4):380-382.

    [8]倪尉,周刚,胡丽玲,等.刺蒺藜提取物抗炎、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78-2779.

    [9]谢秋红,邵大志,吴慧哲,等.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J].中国医刊,2011,46(1):51-53.

    (收稿日期:2019-07-10 编辑:杨希), 百拇医药(陈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