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42464
苗族与土家族治疗风湿病特点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
     2 认识理念

    苗医认为风湿病是由于外界的风、寒、湿、热四毒侵入筋脉,引起筋脉受损而使人体能量逸出筋脉,导致相应的部位游走性疼痛、冷痛、麻木、热痛等症状。风湿病初起可见四肢倦怠,疲乏无力,神昏嗜睡,饮食减退;继而出现肌肉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活动时更甚,遇热时病情稍好转,感寒时病情加重,反复发作则出现关节肿胀变形,僵硬,肌肉消瘦,丧失劳动能力[4]。根据入侵的因素不同,将风湿病分为冷风湿和热风湿两种[5]。“冷风湿”常表现为患者肌肉或关节部位冷阴阴的酸痛,骨头含水、关节红肿,喜热恶寒;“热风湿”则常表现在肌肉关节红肿疼痛,发热口渴[6]。

    土家医将风湿病称为“借及糯梯地”,认为风湿病是由风寒湿热邪气侵入人体,并滞留筋脉“奴嘎”(骨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关节扭挫伤后局部组织受损且风湿受之邪侵犯所引起的疾病,全身“榫头”(关节)呈游走性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这种症状相当于中医的风湿痹症,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7-8]。

    苗族与土家族对风湿病的认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皆认为风湿病是由于风寒湿热四邪侵入人体筋脉引起的疾病。但两者对风湿病的具体认识分型又有很大的区别,苗医将风湿类疾病归属于“风”的范畴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