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04
编号:13846101
从“气脉常通”和微血管稳态探析冠心病的防治(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04
     在诸多补气中药中,诸如党参、黄芪等,其含有的多糖成分经过代谢后产生的不同单糖(包括其皂苷成分),可作为心脏能代谢底物来促进糖代谢、抑制脂代谢,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9]。

    1.2 心主血脉 脉者,最早可见于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灵枢·决气第三十》论及:“岐伯曰 塞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论及:“夫脉者,血之府也”,指出脉者,约束和推动血液在体内运行,维系周身,循环往复。而且“心主血脉”,“脉”之维系与心关系密切,“心”之所病,皆有所体现在“脉”。中医中“脉”不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但是“脉”与血管系统并非完全不同,其二者具有相关性。有学者探讨过冠心病中中医辨证的实质,当从痰瘀辨证的角度上认为血瘀、气滞分别对应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冠状动脉管壁斑块形成[10]。

    血瘀、气滞皆是阻滞于脉道,可反映出中医“脉”与现代医学“血管”的密切联系。在冠心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表现,与“脉道不利”的病机极为嵌合[11]。

    2 微血管稳态与血管稳态

    出版于1932年的《人体的智慧》一书中,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 W.)明确提出内稳态理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