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64956
CT、MRI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年第4期
     (东莞市石排医院,广东,东莞,5117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隐性骨折的CT、MRI 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X线平片阴性的外伤患者CT及MRI 检查,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胸椎及腰椎。结果: 本组CT 检查8例异常,可见骨小梁结构较乱, 周围软组织肿胀;MR I 检查25 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 1、短T 2 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 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 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 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 X线平片虽为外伤性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易漏诊,而CT及MRI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尤其是MRI 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 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 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应行CT或MRI检查。

    【关键词】隐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80-01

    骨隐性骨折X 线平片检查难以诊断, 但病人外伤后局部症状明显, 进行CT及MRI 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可以减少误诊,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CT及MRI在X平片阴性的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05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外伤患者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3岁,股骨髁12例,胫骨近端13例,胸椎2例,腰椎4例,经X线平片检测均未发现异常,但患者外伤持续性疼痛,压痛显著,软组织肿胀,功能障碍等。对患者行CT及MRI检查。

    1. 2方法使用AIRIS II0.3T 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 分别使用表面线圈和肢体线圈, 应用SE 序列, 常规行冠状面、矢状面及轴面扫描。SE 序列T1W I TR 400~ 600 m s,TE 26 m s, FSE 序列T 2W I TR 4 000 m s, TE 80m s, GE 序列T 2W I 为TR 500 m s, TE 15 m s, 激励角30 度, 部分行ST IR 序列, TR 4 400 m s, TE 20m s, T I 110 m s, 冠、矢状位扫描, 关节线圈层厚3mm , 层距4mm , 矩阵256×192。腰椎层厚5mm , 层距6 mm , 矩阵288×224。

    2结果

    31例患者中,8例CT 检查表现异常,表现为骨小梁结构较乱, 周围软组织肿胀; MRI检查发现25例患者存在隐匿性骨折,在MRI T1W I 像显示隐性骨折区, 条状或走行不规则的紊乱低信号, 部分病例骨皮质下显示线状低信号带改变, 其宽度均小于4 mm , 与T 1W I 低信号改变相应部位在T 2W I亦表现为相应区的低信号, 但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 系由于隐性骨折伴有骨挫伤所致。20例股骨髁与胫骨近端的隐性骨折病例, 11/20 伴有不同程度的半月板、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及关节积液, 在SE 序列冠状面及矢状面上显示最佳, 胸、腰椎椎体隐性骨折的病例在MR I T 1W I 可见椎体呈中央水平方向的线状低信号带,MR I T 2W I 亦表现相应形状的低信号, 表示隐性骨折的存在, 但其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 附件及周围韧带无异常所见。本组隐性骨折病例均经MRI 检查诊断明确后, 经保守制动治疗, 半年后临床随访复查未见异常临床体征, 功能恢复正常。

    3讨论

    X线平片是外伤性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一定困难,CT在隐匿性骨折的检测中优于X线平片,并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但检出率仍不理想,三种方法比较以BMI为最佳。由于正常骨髓内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 不同年龄及部位其脂肪含量有所不同,MRI 主要根据骨髓内各种组织的不同质子数含量产生不同信号强度的MRI 图像, 从宏观直接反映脂肪和细胞成分的变化, 从而可区分并显示正常骨髓和异常病变。隐性骨折即骨外伤后, 骨小梁断裂, 致骨髓受损产生充血水肿或伴有少量出血, 其骨髓成分发生了异常改变, 但无骨皮质中断, 股骨髁及胫骨近端的隐性骨折常伴有骨挫伤, 膝关节半月板、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断裂。MRI 是检测骨髓水肿最敏感的成像方法[1 ] , 它可显示骨小梁断裂和异常低信号, 隐性骨折一般在T 1 加权像上表现为线形条状或不规则状低信号, 在T 2 加权像上亦呈现相应部位相应形状的低信号, 这种信号的改变代表着骨小梁骨折的形状。隐性骨折周围异常信号的改变, 代表着伴有骨挫伤所致骨髓水肿, 其特点为形态不规则或为较弥漫的水肿异常信号, 但经过治疗或临床症状消退后, 其骨髓内水肿和异常信号也可消失。隐性骨折的MRI 诊断应当结合外伤史, 但还应与各种血液病、肿瘤性病变、炎症结核等鉴别。MRI 对骨病变的研究近来越来越多, 并且已成为当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①病变检出敏感率高, 可反映出X 线平片及CT 检查不能被发现的骨髓异常早期病变;尤其检查脊椎骨折、半月板骨折有明显优势,对脊椎内脊髓、韧带、软骨、软组织等损伤也能诊断[2];②对骨病变定位定量准确, 可利用多平面、多方向成像的特点, 多部位筛选及定位、定量诊断; ③MRI 检查无创伤、无辐射, 病人易接受。尽管MR I 对骨髓病变尤其是在隐性骨折中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一样, 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 如病变信号缺乏特异性, 不能直接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 价格较昂贵, 扫描时间长等, 故MR I 通常不作为骨外伤的常规检查手段。骨外伤病人应首选常规X线检查。若患者受伤部位持续疼痛、肿胀,X 线平片无异常发现而又疑为隐性骨折者,可选用CT或MRI作为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潘诗家, 刘兆玉, 吴振华, 等. 隐性骨折的MRI 分析[J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 806

    [2]张雪哲,洪闻,陆立,等,脊髓损伤的MRI表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1:14-18

    (收稿日期:2009.01.24), 百拇医药(吴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