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8640
史氏中医儿科诊治多汗症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
     [关键词]中医;儿科;多汗症

    [中图分类号]R75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79-02

    《医宗金鉴》云:“自汗属阳有虚实,或因胃热或表虚,睡中盗汗为阴弱,心虚血热随证医”。也就是说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小儿自汗、盗汗往兼有之。汗证是指小儿在正常环境中及安静状态下,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5以下儿童,其有偏汗、自汗、盗汗、臭汗的临床表现。身之左右一侧有汗,一侧无汗,称偏汗;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医宗金鉴》云:“自汗表阳虚恶冷,阳实蒸热汗津津,温汗阴虚分心肾,心虚不周火伤阴。”汗为人体五液之一,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出现自汗或盗汗。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内,表虚不固,故汗出不止。其因有气虚、湿热、脾湿、肾虚、胃热、营卫不衡等。即阳热致自汗,有实虚之分,又有肺、胃、肾等不同脏腑以及夹痰夹湿之别。气虚所致者,又有肺气不足及营卫不和之异。全身自汗多为卫气不固和湿热郁蒸,局部自汗多为肺胃湿热、阳明胃热、肾水不足及虚火上炎之证。在临床上应审证求因施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