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58081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救治55例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2期
     【摘要】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予充分液体复苏。比较两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含量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差异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LT、HGB、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更短,血乳酸含量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发生率分别为7.27%、3.64%,明显低于对照组21.82%、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在维持重要脏器血供、氧供的同时,改善机体止血能力,保持内环境稳定,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充分液体复苏

    【中图分类号】R44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02-02

    失血性休克为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1],是由快速、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外伤及消化性溃疡等引起的出血[2]。该症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严重后果,具有较高死亡率[3]。有效的早期液体复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传统充分液体复苏方法主张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以保证脏器、组织的灌注,阻止休克发展,但往往造成机体代偿机制与内环境紊乱,患者并发症与病死率较高[4]。由此限制性液体复苏概念产生,该方法通过对输注速度加以适当控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