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38707
林慧娟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验案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4期
心悸,虚实夹杂,辨证论治
     【摘要】论述林慧娟教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之法,并举验案一则,以析其法。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悸; 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33-02

    林慧娟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40余年,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林慧娟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处方思路独到,用药量小而精,疗效明显。

    1 中医病因病机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1],其属中医心悸范畴。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而主血脉。心之气血阴阳协调,心神则安。若先天不足、久病、饮食劳倦、情志不调或感受邪毒,导致心之气血阴阳失调,必将影响心藏神、心主血脉的功能,心不藏神,心神失养,或血脉流通不畅,以致心悸不安。林教授指出临床最常见为阴虚火旺者,多由禀赋不足,久病失养,或劳倦思虑太过,或久坐久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阴血虚少,心失所养,又心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热扰心神,而发为心悸。正如张景岳所言:“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吴澄:“阴气内虚,虚火旺动,体瘦心悸”。心悸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失衡,则心失所养作悸;标实为外邪、气滞、血瘀、痰饮、火热,心被邪扰而作悸。林教授强调虚实之间可以兼见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

    2 辨证论治

    2.1 以虚证为主的心悸治疗 心气虚者症见:心悸,气短,自汗,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心气虚弱,鼓动无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