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38717
酒客病的湿热与寒湿辨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4期
     【摘要】中医自古对酒病有深刻认识。因社会饮酒风气长存,酒客病广泛存在,已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酒客患病日久,处于寒热虚实的动态变化之中,其结局已不局限于湿热,反多寒湿。应当运用中医理论研究酒客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酒客病;虚实;湿热;寒湿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53-01

    传统观点认为,酒客病为过度饮酒造成的中焦湿热证,由此出现心烦、发热、呕吐、腹胀等症状,诚然,酒为辛热之品,易助湿生热,但既病之后,因体质之异,则湿热、寒热错杂、寒湿者皆有,不可一概而论。酒的气味为热,但酒之体属阴邪,笔者认为,今日之酒客病是一个处于长期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慢性病,而寒湿者多于湿热者,治法也当有别。

    1 酒客病的古今之异

    在中医看来,酒也是一味中药,古“医”字下面为“酉”,即指酒,可知当时医生用酒治病,《素问·汤液醪醴论》[1]便有记载。《本草纲目》言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2],酒可温经活血,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又如酒制川芎可增强活血通经之效,中医治病以药之阴阳纠人之阴阳,若人阴阳本无偏,饮酒反能造成阴阳偏颇而致病,这就是酒客病的由来。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最初的酒度数很低,酒客的临床症状较轻,因此,对酒客病没有系统的认识。至唐宋时饮酒风气渐长,宋元出现烧酒,通过蒸馏提高酒的纯度,酒才可酿成大病,所以李杲制成葛花解酲汤,提出酒客病“上下分消”的治法。古时虽有豪饮者,但局限于当时生产力,酒客病只是少数人奢侈的自作自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