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965256
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经验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10期
     【摘要】介绍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第五代传承人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的经验。历代医家常以脾胃湿热论治唇风,从艾儒棣教授总结的唇风病机和辨证治疗思路入手,通过病案举隅介绍艾儒棣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用药。

    【关键词】艾儒棣;唇风;经验用药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119-01

    《内经》最早有唇风症状的描述,称唇槁。《外科正宗》首次提出唇风病名:“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乃因辛辣厚味太过,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引动湿热之邪循经熏蒸唇口;或脾气虚弱,外感燥热,脾经血燥,熏灼唇口所发。《医宗金鉴》曰“此症多生于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故风盛则唇不时瞤动。”又如《外科证治全书》曰“唇风,多在下唇……此脾经血燥也。”脾阴虚证按病机归纳症候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运化失司,二是濡养不能,三是阴虚内热[1]。

    1艾儒棣教授对唇风的认识

    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第五代传承人艾儒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