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7年第4期
编号:13005659
补中益气汤用于岭南宜忌之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第4期
     同时,南方地域水土卑下又阳盛外泄,居民禀赋不如西北之人强健,故西北每多傷寒之患,而东南尤其是岭南每多内伤之病。《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出“阳精所降其人夭”是脾胃内伤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类经·运气类》中解释“阳精所降其人夭”的意思为“阳精所降之地,阳气易泄,故人多夭,谓污下之处也”,此正与岭南“地处卑下”的特点吻合,故岭南素来就具有产生内伤病的地域基础。《翼医通考·四方风土不同服药亦异》中也指出:“治北人之病,宜以攻伐外邪为多;治南方之疾,宜以保养内气为本”[7]。《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则进一步解析了南方多见“内伤”的原因为“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8]。认为东南地带气候温暖,外伤寒邪者较为少见,然而居民本气不足,故日常疾病中反以内伤病为突出。由此可见,岭南既然崇尚“温而收之”的治法,又为内伤病多见之地,补中益气汤在岭南应大有用武之地。

    2追本溯源

    那么提出“相火易亢”的朱丹溪果真反对在南方使用补中益气汤吗?《丹溪心法·中寒》中云:“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得寒物者,从补中益气汤中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仓卒感受大寒之气,其病即发,非若伤寒之邪,循经以渐而深也。以上治法,宜用于南,不宜北”[9]。文后解释,此处的“中寒”非指寻常“伤寒”,而是“谓身受肃杀之气,口伤生冷物之类。因胃气大虚,肤腠疏豁”,即病人素有脾胃不足,遇秋冬肃杀之气,则阳气更难升发,故发为内伤病;症状颇似于伤寒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