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425271
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7期
     2.3 痰饮、瘀血、毒邪为主要病理因素 在AS发病早期,素体禀赋不足,正气多亏,脏腑失调,以风寒湿邪易侵袭机表为主要特点;风性轻扬,善走周身。中医有“百病多因痰作祟”一说,疾病中期,寒湿之邪,酿久成痰。魏品康[21]提出从“痰”论治,认为痰饮是AS的重要致病因素,易搏结于脊柱及四肢关节,不通则痛;痰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气血运行受阻,蕴久成瘀,形成痰瘀互结,不通则痛;晚期日久痹阻经脉,阻碍气血运行,郁久成瘀,痰瘀互结,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病久则耗伤正气,痰饮、瘀血久酿成毒,正虚则毒恋,外感寒湿。痰饮、瘀血和毒邪等病理产物,易沉积体内,搏结于关节,筋骨失于濡养,终成本病[22]。

    3 治法方药

    3.1 补肾强脊,祛寒除湿 在《证治准绳》中有言:“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脊疼痛。”素体亏虚,则易外感寒、湿之邪,均为阴邪,其性凝滞,痹阻脊柱关节,则筋骨关节僵硬、疼痛。因此,治疗时补肾与祛寒湿兼顾,拟方强脊通痹汤,狗脊、杜仲以补肾健骨强筋,以利关节;续断、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利血脉;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独活一味,可补肝肾、强筋骨,另可引经入肾,直达病所,正所谓“善搜而剔”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