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425259
补肾活血汤联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61例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7期
     2.3 两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CM-1、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M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是骨折术后较为复杂的并发症之一,骨折手术作为开放性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置入固定的器材,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感染,而且胫骨本身组织解剖学特点较为特殊,骨折后容易受到损伤,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5,6]。骨搬移是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优势明显,该操作能够彻底清除坏死感染组织,还能够通过固定支架,使得患者获得骨性愈合[7-8]。配合适当的中药干预,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骨不连属于中医学中的“骨痿”“骨虚”范畴,骨骼发育和生长有赖于骨髓濡养,古文献《素问》 中有记载,“髓者,骨之充也;骨者,髓之府也”,从这一描述可以得出,肾精气充足和骨髓充盈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机体肾气充足,则机体表现为精血旺,髓满骨壮,骨得濡养,反之亦然。现代中医学认为,创伤或手术可内动于肾,对肾功能有影响,而且患者创伤后长期不愈合,风寒湿邪侵袭,造成肾亏气虚,肾生精受阻,发生气滞血瘀的情况,当机体气血不畅、骨失濡养后,则使得骨折更加难以愈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ICM-1、IL-6水平低于治療前和对照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5 字符